行路难三首(其三)

作者:李白      朝代:
行路难三首(其三)原文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行路难三首(其三)拼音解读
yǒu ěr yǐng chuān shuǐ
yǒu kǒu shí shǒu yáng jué
hán guāng hún shì guì míng
yòng gāo yún yuè
guān xián rén
gōng chéng tuì 退 jiē yǔn shēn
jiāng shàng
yuán zhōng tóu xiāng shuǐ bīn
xióng cái bǎo
shuì jià zǎo
huá tíng wén
shàng cài cāng yīng dào
jūn jiàn zhōng zhāng hàn chēng shēng
qiū fēng jiāng dōng háng
qiě shēng qián bēi jiǔ
shēn hòu qiān zǎi m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采薇而食。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云月:一作“明月”。观:看。退:隐退。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终:最后。陆机:西晋文学家。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行路难三首(其三)翻译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展开

翻译: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行路难三首(其三)赏析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展开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行路难三首》主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这首诗纯言退意,与第一首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诗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第三首诗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李白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这组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折叠

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行路难三首(其三)原文,行路难三首(其三)翻译,行路难三首(其三)赏析,行路难三首(其三)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231.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2020最火4位男星迅雷官方下载电脑版明星图片性感美女脱光性感美女博客性感沙滩下载地址女明星的名字大全集手机迅雷苹果版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