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作者:杜甫      朝代:
冬至原文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冬至拼音解读
nián nián zhì zhǎng wéi
qióng chóu shā rén
jiāng shàng xíng róng lǎo
tiān biān fēng xiàng qīn
zhàng xuě hòu lín dān
míng cháo lái sàn chén
xīn shé shí cùn
chù jiàn sān qí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每年冬至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穷困和愁苦胶滞纠缠,让人神情恍惚。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在衰老,而这万里天涯的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雪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丹壑,不禁想到宫中早朝刚散,正离开紫宸殿宫门的官员身上佩玉鸣响。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折碎,不剩一寸,前路迷茫,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看见朝廷?

至日:即冬至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长为客:长久地成为远离亲人的羁旅之人。

忽忽:飘忽不定的样子。

泥杀人:胶滞纠缠的样子。

形容:指神态躯体。

杖藜:拐杖。

丹壑:道家所在之地。

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

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心折:心碎。

三秦:原指长安附近古秦国之地,此代指朝廷。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冬至

展开

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都是写眼前之景,言诗人旅居冬至的情形;颈联和尾联写诗人由冬至而回忆起长安的冬至日情形。

首联“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直接叙写诗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正因为自己是“长为客”,久滞旅途,所以时光一年年的流逝,才更让诗人心生悲愁,故下一句诗中有“穷愁泥杀人”之语。这样直露地抒写,正如那“冬至”日的寒冷一样直扑人面,一下子便把读者摄入一种愁苦、阴冷的氛围之中。

颔联落笔来写诗人自己旅居之境况:“江上形容吾独老”是承上联“穷愁”来写,这样形容独老,正是穷愁所致,而“天涯风俗自相亲”却更让诗人增添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因为这份“自相亲”是与其客居生活有关。而且在这联诗中,诗人以粗线条把其“形容”勾勒了出来,使上联写到的那种穷愁更加形象化。

颈联句首先写诗人在这个风俗自亲的冬至日里,扶杖而行,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由眼下的凄清、落魄与昔日的热闹、得意形成对比,把今日的“穷愁”更加深切地表达了出来,而“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属对工整,两幅画面的形象感也非常强烈。而且这联由这“忆”,使诗意更进一层。

尾联两句承上,因想到长安,更增愁恨。“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此时诗人心中的“穷愁”变得更加不可排解,故而有“心折”碎句,因此,那种要结束这种漂荡生活而重归故里的心情更加强烈,可回家的路却寻不着,所以诗人不禁要悲叹:“路迷何处见三秦”。之所以“路迷”,正是由于久客难归,这一句则又是扣住首句“长为客”来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路途产生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这首诗把杜甫晚年那种漂泊生活的苦与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在表达上,诗人注重诗的每一句都遥相呼应,所以读完这首诗时,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了寒冷与愁绪。因为诗人年年“长为客”,故而“路迷”难归;因为他有无法摆脱的“穷愁”,所以他才会“形容独老”、肠断“心折”;正因为他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因此他才有“心折”“路迷”之慨,这首诗就是这样情浓意切,读来有浑然体之感。

折叠

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详情

冬至原文,冬至翻译,冬至赏析,冬至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8136.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性感热舞美女中国女明星排行榜性感美腿两性情感网女性性感图片性感校花时尚性感美女性感的美女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