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二首(其十一)
-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拨弄那荷叶上的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 -
涉江:涉趟水过河。
弄:玩赏,玩弄。
攀荷:谓以手攀动荷叶。
佳人:指所思念之人。
由:一作“因”。
怅:惆怅。
- 背诵
-
拟古十二首(其十一)
…展开这首诗表面上谓欲赠花给佳人约会,而佳人却在彩云中远隔重天,深深相思而无法相见,只能站在凉风前惆怅遥望,实际上暗寓欲见君王而不能的忧伤。
首两句“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次两句“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颖颗品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那么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
三四句“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彩云”,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佳人彩云里”暗示此“佳人”是一位有如彩云般瑰丽迷人的美女。想要赠给她荷花,却被一片“远天”阻隔。“远天”意象,成为时空遥远的象征,
末两句“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弄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是一首富于浓厚民歌韵味的拟古诗,诗中以女子的口吻,表现了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凉风渐深,荷花将凋,相思徒劳,怅望无奈,收束全诗,留下凄清深婉的情思,让读者细细品味。
折叠 -
这组诗非一时一地之作。根据《新唐书·天文志》载:“至德二载十一月壬戌五更,有流星大如斗,流于东北,长数丈,蛇行屈曲,有碎光迸空。”《拟古十二首》其六有“彗星扬精光”之句,可知组诗其六等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十一月之后。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原文,拟古十二首(其十一)翻译,拟古十二首(其十一)赏析,拟古十二首(其十一)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76.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 《题江夏修静寺(此寺是李北海旧宅)》
- 《洛阳陌》
- 《望庐山瀑布二首》
- 《姑孰十咏·牛渚矶》
-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 《洗脚亭》
- 《太原早秋》
- 《宣城见杜鹃花》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