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江上春日的青山远隔,山下晚霞铺满天际。相留相送时只见满眼都是缤纷的落英,蓦然回首,故人已在千里之外,而孤零零的我只能整日里借酒来浇灌我的愁肠。回雁峰前的道路上,轻烟笼罩,草木葱笼,一片苍茫。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天色将明,滴漏,听起来分外清晰,眼前的灯焰在一寸寸地逐渐缩短,一夜未眠,隐隐又闻到了马蹄上野花的余香。恍若那漂浮的云朵,飞舞的柳絮,我又将拖着孤独疲惫的身子向潇湘而去。这一生不知有多少风前月下的日子,是在漂泊流离、羁旅天涯中度过的,连梦境都是那样的凄凉。又是暮春时节,面对脉脉斜阳,我伫立无语。 -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暮云:黄昏的云。风樯:桅杆。沃:浇。回雁峰:在湖南衡阳市南,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峰势如雁之回旋,故名。相传雁飞至此不再南飞,遇春而回。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yǐ)逦(lǐ)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将影:带着影子。潇湘:潇水和湘水,亦作湘江的别称,在湖南省南部。迤逦:一路曲折行去。 -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时见双燕语风樯”。“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都极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烟树正苍苍”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然而漏残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词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而“一身将影”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至“向潇湘”三字虽只引入地名,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
“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梦亦凄凉”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使词作首尾连贯,浑然一体。此外,结处出现“无语对斜阳”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
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然而词篇从“相留相送”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
- 背诵
-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赏析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展开此词从“相留相送”写起,一气贯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精魄飞动,沉郁中不见板滞,反见疏快。
上片“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蓄涵了惜别的全部情绪。由于一二句发兴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作者的感情便被很快推向高峰,于是紧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词写到这里,看来留、送时梗塞在胸中的激情要奔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个“时见双燕语风樯”“相留相送”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作者反而只字不提。这种欲说还休的情态,既告诉人们别情凝重,难以言语摹写,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
“满目”以下三句分写三个时段:“满目飞花万点”仍是别时所见,“回首故人千里”已是分手远去,“把酒沃愁肠”则是别后独处了。词篇写别离,于离别情绪却没有一个字的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把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印了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风飘万点正愁人”的“愁”字意,用“千里”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都极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还能否返回呢?“烟树正苍苍”便告诉你: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由此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片,例由三个三字句起头。作者利用这一形式,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字面上是说夜将尽,骨子里却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然而漏残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马蹄香”三字在前两句的配合下产生这么深沉的含义,是“踏花归去马蹄香”那个名句也比不上的。“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接写未来的旅程。词用“浮云飞絮”以比旅人,尚是古人诗文中的常见手法;而“一身将影”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至“向潇湘”三字虽只引入地名,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南,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则作者心中那雁已回头人仍南下的痛楚,是连木石也要为之感动的。
“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既说自己的孤独,又回忆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由“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梦亦凄凉”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结尾处的“又是春将暮”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有了这两句,不但可以总揽全篇大旨,形成“众流归海”之势,而且也使词作首尾连贯,浑然一体。此外,结处出现“无语对斜阳”的词人形象,把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这首词以形象结尾,情中有景,则可收动荡、迷离之双重效果。
这首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来愁肠百转,深沉郁结,若不胜情。
折叠 -
葛长庚是个道士,常年四处游离,足迹遍布南宋山河,并且交友甚广。这次远去他乡,好友前来送别,彼此恋恋惜别,依依语语,再三地互相嘱托。分别在即,有感而发,故作此词。
- 葛长庚 葛长庚(1134~1229),乳名玉蟾。稍长取名葛长庚,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蟾、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石山镇典读村)人。七岁能赋诗,十二岁应童子科落第,渐渐厌恶科举仕途。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十六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二十三岁只身渡海到大陆…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原文,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翻译,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赏析,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阅读答案,出自葛长庚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720.html
诗词类别
葛长庚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