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夜寄诸弟

作者:韦应物      朝代:
新秋夜寄诸弟原文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新秋夜寄诸弟拼音解读
liǎng qiū
xiàng wàng gòng xīng
gāo xià
kōng zhāi guī duō
fāng yòng yōu rén
kuàng bào wēi
jiāng bié lái jìn
yán bìn cuō tuó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

参考资料:
1、候健李世凯史继中主编.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452页
2、姬沈育选注.大唐诗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07:第173页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星河:银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zhāi)归思多。
空斋:萧条的居室。

方用忧人瘼(mò),况自抱微痾(kē)。
用:因为。人瘼:即民瘼,民生疾苦。微痾:小病。

无将别来近,颜鬓(bìn)已蹉(cuō)跎(tuó)。
颜鬓:容颜,鬓发。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参考资料:
1、候健李世凯史继中主编.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452页
2、姬沈育选注.大唐诗作: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07:第173页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为递进之语,为尾联内容转折作铺垫。“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参考资料:
1、林力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886页
2、《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5-386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新秋夜寄诸弟赏析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为递进之语,为尾联内容转折作铺垫。“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展开

这首诗以五律格调写古体,对仗清丽自然,不讲声韵格律,披露胸襟,抒发忧伤,朴实诚恳,淡雅澄静。

前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三四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 

五六句“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

最后两句内容转折作铺垫。“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折叠

创作背景

《新秋夜寄诸弟》作于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当时韦应物四十七岁,这年初夏,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诗人籍贯长安,原来又在中央任职,所以常和诸弟栖游共处;今虽升迁,但远在外郡,因而秋来十分思念诸弟,感秋而有此作。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约737-791),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    …详情

新秋夜寄诸弟原文,新秋夜寄诸弟翻译,新秋夜寄诸弟赏析,新秋夜寄诸弟阅读答案,出自韦应物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874.html

诗词类别

韦应物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性感内衣秀视频性感动漫美少女男明星人气排行榜网性感女主播视频《赘婿》迅雷下载性感大胸美女图片性感胸罩性感黑丝袜诱惑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