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作者:刘长卿      朝代:
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原文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拼音解读
liú luò zhēng nán jiāng
céng shí wàn shī
guī jiù
lǎo liàn míng shí
sān biān jìng
qīng shēng jiàn zhī
máng máng jiāng hàn shàng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8
2、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4

流落征南将,曾驱(qū)十万师。
流落:漂泊失所。征南将:指李中丞。师:军队。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旧业:在家乡的产业。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轻生:不畏死亡。

茫茫江汉上,日暮(mù)欲何之。
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何之:何往,何处去。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8
2、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4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参考资料:
1、周啸天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24-225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翻译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展开

翻译: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赏析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展开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折叠

创作背景

《送李中丞之襄州》,又作《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大致为安史之乱平息不久后,刘长卿为李中丞被斥退罢归的不幸遭遇所感而作。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rd…详情

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原文,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翻译,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赏析,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阅读答案,出自刘长卿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43.html

诗词类别

刘长卿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性感校花性感舅妈性感丝袜高跟迅雷ios版下载betabt蚂蚁分身人迅雷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