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作者:李白      朝代: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原文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拼音解读
wáng dào lùn
wēi yán qiū háo
hái guī shān yǐn
xìng tiān yún gāo
ěr ān chí
yáo cǎo kǒng shuāi xiē
xīn huái 怀 guī
mèng sōng shàng yuè
ào rán suí wǎng
zhǎng xiào kāi yán fēi
lín jiǔ
shí dào shēng qiáng wēi
yuàn yán nòng shēng
suì wǎn lái xià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王山人剖析仙道的高论,微言透彻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马上要回归布山去隐居,逸兴高入云天。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你能不能多待几天再回去?怕山上的瑶草会衰歇吗?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我也很想去隐居,屡屡梦见松间云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你傲然独往,长啸着开劈岩石筑室。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林壑久已荒芜,石道上都长满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冬天来到的时候,我会去你那里,一起弄笙戏鹤,风雨相依。

参考资料:
1、郁贤皓.李白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王子析(xī)道论,微言破秋毫。
析道论:析,分也,解也。道论,即道家之经论。微言:精妙之论。秋毫:谓精微之理。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yáo)草恐衰歇。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如灵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长生。亦泛指珍异之草。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参考资料:
1、郁贤皓.李白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这首诗共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四句组(“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以“毫”、“高”为韵,是全诗的起首,“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介绍王山人并对友人才干的赞赏跃然纸上;“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叙事说友人要归布山了;第二个四句(“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改以“歇”、“月”为韵,是承接前一组诗,“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直言对友人的不舍,希望友人能多待几天;“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说王山人要走,我也很想走,向往那种隐居生活;第三个四句(“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又改以“扉”、“薇”为韵,是诗意起了转折,诗人想象王山人回到布山的情景,言语间满是向往;最后一个二句(“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和上一组诗一样,也以“依”为韵,“岁晚来相依”以讲述自己的愿望结束全诗,我也要到你那里去。全诗开头的起句到最后的结句,从述说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样,诗人的思想从起句到结句已经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朋友离别而去,李白有着浓浓的不舍与依依惜别之情,但只说“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把万语千言融入到景色之中,耐人寻味。虽然是赠别,却无凄凉之味。“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诗人很直接的表达了向往隐居和求仙访道的生活。并据记载李白于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后期,曾隐于徂徕山,这首诗题中之“王山人归布山”,并说“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不谋而合。

这首赠别诗,虽有别离之愁,却并不为愁所溺,“哀而不伤”,这也是盛唐“酬应体”五古的一个特点,离别之际,他们或许会有些伤感,但是不会沉沦其中。

参考资料:
1、郑铮.试论十四行诗的移植与继承[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2、宫立华.李白五古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1.
背诵
赠别隐居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赏析

这首诗共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四句组(“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以“毫”、“高”为韵,是全诗的起首,“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介绍王山人并对友人才干的赞赏跃然纸上;“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叙事说友人要归布山了;第二个四句(“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改以“歇”、“月”为韵,是承接前一组诗,“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直言对友人的不舍,希望友人能多待几天;“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说王山人要走,我也很想走,向往那种隐居生活;第三个四句(“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又改以“扉”、“薇”为韵,是诗意起了转折,诗人想象王山人回到布山的情景,言语间满是向往;最后一个二句(“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和上一组诗一样,也以“依”为韵,“岁晚来相依”以讲述自己的愿望结束全诗,我也要到你那里去。全诗开头的起句到最后的结句,从述说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样,诗人的思想从起句到结句已经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朋友离别而去,李白有着浓浓的不舍与依依惜别之情,但只说“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把万语千言融入到景色之中,耐人寻味。虽然是赠别,却无凄凉之味。“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诗人很直接的表达了向往隐居和求仙访道的生活。并据记载李白于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后期,曾隐于徂徕山,这首诗题中之“王山人归布山”,并说“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不谋而合。

这首赠别诗,虽有别离之愁,却并不为愁所溺,“哀而不伤”,这也是盛唐“酬应体”五古的一个特点,离别之际,他们或许会有些伤感,但是不会沉沦其中。

展开

这首诗共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四句组(“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以“毫”、“高”为韵,是全诗的起首,“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介绍王山人并对友人才干的赞赏跃然纸上;“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叙事说友人要归布山了;第二个四句(“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改以“歇”、“月”为韵,是承接前一组诗,“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直言对友人的不舍,希望友人能多待几天;“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说王山人要走,我也很想走,向往那种隐居生活;第三个四句(“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又改以“扉”、“薇”为韵,是诗意起了转折,诗人想象王山人回到布山的情景,言语间满是向往;最后一个二句(“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和上一组诗一样,也以“依”为韵,“岁晚来相依”以讲述自己的愿望结束全诗,我也要到你那里去。全诗开头的起句到最后的结句,从述说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样,诗人的思想从起句到结句已经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朋友离别而去,李白有着浓浓的不舍与依依惜别之情,但只说“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把万语千言融入到景色之中,耐人寻味。虽然是赠别,却无凄凉之味。“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诗人很直接的表达了向往隐居和求仙访道的生活。并据记载李白于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后期,曾隐于徂徕山,这首诗题中之“王山人归布山”,并说“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不谋而合。

这首赠别诗,虽有别离之愁,却并不为愁所溺,“哀而不伤”,这也是盛唐“酬应体”五古的一个特点,离别之际,他们或许会有些伤感,但是不会沉沦其中。

折叠

创作背景

题中之“王山人”则“归布山隐”,此与李白这首诗所云“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地望正合。由“我心亦怀归”可知,是时李白他不在徂徕山中,而应在兖州(今属山东)家里,诗当作于瑕丘。按诗云“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语,诗当为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秋日所作。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原文,赠别王山人归布山翻译,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赏析,赠别王山人归布山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384.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手机app播放器下载安装下载安卓宝向往的生活迅雷下载第四季明星壁纸明星排名大全性感沙滩3补丁柳岩视频性感蜘蛛迅雷搜索引擎娱乐圈的女明星多脏明星照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