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赠征君鸿
-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梁鸿回归会稽隐居。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我读遍高士传,你与古代的隐逸之士一样齐名。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云卧在丹壑绿溪,突然朝廷降下紫泥天书,征召你去。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不知您这位杨伯起式的人物,何时才能入关西? -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kuài)稽(jī)。
梁鸿入会稽:据《后汉书·梁鸿传》,梁鸿是东汉扶风平陵人。吴,秦时局会稽郡。故李白云“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高士传:书名,皇甫盎探。云卧留丹壑(hè),天书降紫泥。
天书:诏书。紫泥:用以封玺书的印泥。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
首段”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意指陶渊明辞去了彭泽县令而归田,梁鸿入会稽而隐耕,讲述了陶渊明和梁鸿归隐田园的事迹,为下文作捕垫。
次段“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意指您的事迹完全可与高士传中的古人相比。含有结交之意,也有敬佩之情。
接着“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特指朝廷突降下紫泥天书,征召杨征君前往报效朝庭。您却在丹塑中云卧不起。
最后“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意指不知您这位杨伯起式的人物,何时才能入关西。
此诗前四句以隐士陶潜和梁鸿相比,点出隐士身份,后四句言被召。末以关西孔子杨伯起相比,切其姓与被征。离别之际,友情无暇,以口号赠杨征君,以表达李白倾慕高士轻世肆志的清高。
参考资料: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71 - 背诵
-
口号赠征君鸿赏析
首段”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意指陶渊明辞去了彭泽县令而归田,梁鸿入会稽而隐耕,讲述了陶渊明和梁鸿归隐田园的事迹,为下文作捕垫。
次段“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意指您的事迹完全可与高士传中的古人相比。含有结交之意,也有敬佩之情。
接着“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特指朝廷突降下紫泥天书,征召杨征君前往报效朝庭。您却在丹塑中云卧不起。
最后“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意指不知您这位杨伯起式的人物,何时才能入关西。
此诗前四句以隐士陶潜和梁鸿相比,点出隐士身份,后四句言被召。末以关西孔子杨伯起相比,切其姓与被征。离别之际,友情无暇,以口号赠杨征君,以表达李白倾慕高士轻世肆志的清高。
…展开首段”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意指陶渊明辞去了彭泽县令而归田,梁鸿入会稽而隐耕,讲述了陶渊明和梁鸿归隐田园的事迹,为下文作捕垫。
次段“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意指您的事迹完全可与高士传中的古人相比。含有结交之意,也有敬佩之情。
接着“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特指朝廷突降下紫泥天书,征召杨征君前往报效朝庭。您却在丹塑中云卧不起。
最后“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意指不知您这位杨伯起式的人物,何时才能入关西。
此诗前四句以隐士陶潜和梁鸿相比,点出隐士身份,后四句言被召。末以关西孔子杨伯起相比,切其姓与被征。离别之际,友情无暇,以口号赠杨征君,以表达李白倾慕高士轻世肆志的清高。
折叠 -
原注此公时被征,诗题有口号始于梁简文帝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庾肩吾王筠俱有此作。至唐遂相袭用之,即是口占之义。萧本作口号赠征君鸿而注云见前赠卢征君题注葢以为即卢鸿矣未详是否注中被征一作被召。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口号赠征君鸿原文,口号赠征君鸿翻译,口号赠征君鸿赏析,口号赠征君鸿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221.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 《清平调(其一)》
- 《日出行》
- 《嘲鲁儒》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 《古风(其四十七)》
-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