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
-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何,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我走到上留田这个地方,看到一处新土坟孤零零地伫立在野外。积此万古何,春草不复生。
其他地方早已青草漫漫,唯独这座坟冢上春草还未长出。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一阵风刮过凄凉的旷野,坟旁杨树上的叶子哗哗作响,像是有人在伤心地哭泣。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这是谁家的坟墓,埋没在这荒凉的地方?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经当地的老人介绍才知道这里埋葬的是田氏。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他英年早逝,哥哥置之不理,连他的尸首都不肯埋葬,当地人只好把他埋在这里,在坟旁按照习俗插上了旌幡。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我感慨万分,连一只鸟死了,其他的鸟都哀鸣不止,一只野兽走了,其他的野兽都惶惶不安。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你听听那恒山鸟离别时的哀鸣,临行前总是回旋飞翔不停。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时,庭中的紫荆树立即枯死。而当他们决定不分家时,树应声繁荣如初。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传说中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面的枝条荣润。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树犹如此啊!为什么要像参商二星一样,你争我斗,彼此不相容呢?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伯夷、叔齐与延陵季子推位让国,人家兄弟情深,美誉名扬天下。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看来淳朴的社会风气已经遥远了,衰颓的世风泛滥开来。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江河日下,昔日街头讽刺兄弟之事的歌谣,人们都充耳不闻了。参考资料:1、李白著;夏华等编译,李太白集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5,第178页2、(宋)郭茂倩著,乐府诗集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4.03,第80页 -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zhēng)嵘(róng)。
峥嵘:高峻的样子。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hāo)里茔(yíng)。
蒿里茔:蒿里,古指坟地,又为丧歌名。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liè)今已平。
蓬科:同“蓬颗”,土坟上长满的荒草。马鬣:指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míng)旌(jīng)。
铭旌:古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huán)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桓山: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后以桓山之泣比喻家人离散的悲痛。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jīng)。
紫荆:《续齐谐记》中记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分,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更合财宝,遂为孝门。参商:参星与商星。后比喻兄弟不和睦,彼此对立。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孤竹:是指商末孤竹国君墨胎氏二子伯夷和叔齐。高风缅(miǎn)邈(miǎo),颓波激清。
高风:美善的风教、政绩。缅邈:意为山川缅邈,同遥远。颓波:向下流的水势。比喻衰颓的世风。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参考资料:1、李白著;夏华等编译,李太白集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5,第178页2、(宋)郭茂倩著,乐府诗集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4.03,第80页 -
《上留田行》为乐府古题,全诗沉郁苍凉,浑沦深痛。古诗以父母死,兄不抚养弟而邻人讽之为内容,这是一首“借古题以讽时事”的诗文。
诗人从“行至上留田”至“他人于此”十三句叙事,写孤坟的荒凉与凄怆。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何,春草不复生。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古诗十九首》云:“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白杨”多与“悲风”相搭配,渲染萧瑟的气氛,凄凄复凄凄、肠断天涯远。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两句问句做引,引出“上留田”的故事描述。《周礼·春官·司常》有云:“大丧共铭旌。”“铭旌”多指灵柩前标有姓名的旗幡。借村里老人的口,描述出遥远的曾经发生过的兄弟相争的故事,引发无尽唏嘘。
“一鸟死”至末尾十八句抒发感慨,写兄弟相逼的可悲。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诗人借动物之“有情”反讽故事中主人公的“无情”,《孔子家语·颜回篇》:“孔子在上,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将有生别离者也。’‘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虫子以葬,与之长诀。”死别苦,生离更悲,鸟兽尚且知道为同伴的死亡而哀鸣,兄弟之间却失去了手足怜惜之情,可悲,可叹。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时,庭中的紫荆树立即枯死。传说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边的枝条荣润,树犹如此啊,何况骨肉兄弟?诗人反复列举古人的事迹,借以慨叹江河日下,哀惜渐渐消逝的淳朴之风。
参考资料:1、宗廷虎陈光磊主编吴礼权赵毅副主编李金苓郭焰坤著,中国修辞史(中册),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1版,第963页 - 背诵
-
上留田行赏析
《上留田行》为乐府古题,全诗沉郁苍凉,浑沦深痛。古诗以父母死,兄不抚养弟而邻人讽之为内容,这是一首“借古题以讽时事”的诗文。
诗人从“行至上留田”至“他人于此”十三句叙事,写孤坟的荒凉与凄怆。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何,春草不复生。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古诗十九首》云:“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白杨”多与“悲风”相搭配,渲染萧瑟的气氛,凄凄复凄凄、肠断天涯远。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两句问句做引,引出“上留田”的故事描述。《周礼·春官·司常》有云:“大丧共铭旌。”“铭旌”多指灵柩前标有姓名的旗幡。借村里老人的口,描述出遥远的曾经发生过的兄弟相争的故事,引发无尽唏嘘。
“一鸟死”至末尾十八句抒发感慨,写兄弟相逼的可悲。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诗人借动物之“有情”反讽故事中主人公的“无情”,《孔子家语·颜回篇》:“孔子在上,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将有生别离者也。’‘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虫子以葬,与之长诀。”死别苦,生离更悲,鸟兽尚且知道为同伴的死亡而哀鸣,兄弟之间却失去了手足怜惜之情,可悲,可叹。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时,庭中的紫荆树立即枯死。传说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边的枝条荣润,树犹如此啊,何况骨肉兄弟?诗人反复列举古人的事迹,借以慨叹江河日下,哀惜渐渐消逝的淳朴之风。
…展开《上留田行》为乐府古题,全诗沉郁苍凉,浑沦深痛。古诗以父母死,兄不抚养弟而邻人讽之为内容。李白的《上留田行》是一首“借古题以讽时事”的诗文。此诗从所写事件到引用典故,全都与兄弟恩怨离合有关。诗人借题发挥,表现了对兄弟不容、同室相煎的深沉悲哀,意在提倡兄弟和睦,不希望互相仇恨而离散乃至仇杀。
此诗开头至“肠断白杨声”六句为第一段,点题写景,表现孤坟的荒凉与凄怆,制造悲剧气氛。诗人行至上留田这个地方,只见一座高大的孤坟耸立在那里。可能是死者含恨吧,此坟光秃秃地寸草不生,只听悲风四起,一片白杨的沙沙声响,催入肠断心悲。《古诗十九首》云:“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白杨”多与“悲风”相搭配,渲染萧瑟的气氛,凄凄复凄凄,肠断天涯远。
中间从“借问谁家地”至“他人于此举铭旌”七句为第二段,以问句引出“上留田”故事的描述,写弟死兄不葬的悲剧传说。诗人询问这座高冢所在之地是谁家的墓地,当地的老人介绍说,这就是上留田,如今周围的蓬科和坟头都已荡然无存;以前,有一家弟亡而其兄不为之埋葬,是邻居们为其弟料理的葬事,树庭起坟。《周礼·春官·司常》有云:“大丧共铭旌。”“铭旌”多指灵柩前标有姓名的旗幡。这里借村里老人的口,描述出遥远的曾经发生过的兄弟相争的故事,引发无尽唏嘘。
从“一鸟死”至末尾十八句为第三段,用议论和典故写兄弟相逼的可悲,表明诗人对悲剧事件的态度。前六句,诗人借动物之“有情”反讽“上留田”故事中主人公的“无情”。《孔子家语·颜回篇》:“孔子在卫,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将有生别离者也。’‘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死别苦,生离更悲,鸟兽尚且知道为同伴的死亡而哀鸣,兄弟之间却失去了手足怜惜之情,可悲,可叹。
最后十二句,诗人反复列举古人的事迹,借以慨叹江河日下,哀惜渐渐消逝的淳朴之风。《续齐谐记》中记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分,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更合财宝,遂为孝门。《述异记》记载了一个传说,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边的枝条荣润。树犹如此,何况骨肉兄弟。孤竹国的伯夷和叔齐二兄弟、吴国的延陵季子、诸樊二兄弟,因相互让国而扬名后世。他们的高风亮节,流传久远,激顺扬清,为后人树立了好榜样。全诗以不忍听闻汉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的民谣收结,余韵悠长。
此诗结尾的语言具有散文化的特点。这些散文化的句子并没有让诗歌的结构不完整,反而使整首诗的艺术感、音乐感更强。
折叠 -
此诗大约写于至德二载(757)。上留田,古地名,后亦为乐府曲名。是时,肃宗击败永王磷。辚奔郡阳,欲南走岭外,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侥所杀。诗人有感于此,借题发挥,表现了对兄弟不容、同室相煎的深沉悲哀。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上留田行原文,上留田行翻译,上留田行赏析,上留田行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087.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