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时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参考资料:1、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88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只要。不教:不叫,不让。教,让。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度:越过。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骝(liú)马新跨白玉鞍(ān),战罢沙场月色寒。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新:刚刚。沙场:指战场。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震:响。参考资料:1、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88 -
其一
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其二
第一句“骝马新跨白玉鞍”。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新,刚刚。白玉鞍,装饰有白玉的马鞍。这句的顺序为“新跨白玉鞍骝马”,说将士们飞身跨上配有白玉鞍的战马。写战前充分准备,将士们英姿勃勃,对战斗胜利充满信心。
第二句“战罢沙场月色寒”。沙场,原指沙漠地带,后指战场。寒,冷,凄冷。意思说:一场激战结束了,战场上的月色显得十分凄冷。作者没有直接去写战斗经过,由准备出战,一下写到战斗结束。那么,仗打得怎么样呢?用战场上“月色寒”三字作了含蓄的表示。它不仅指夜晚天冷,连月光也寒气逼人,还指月光映照下的战场尸横遍野,血迹斑斑,给人凄冷的感觉。说明战斗非常激烈、残酷。
三、四句“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铁鼓,用铁皮箍着的战鼓,结实声壮。犹,还。匣,刀鞘。金刀,钢刀,古时泛指金属为金。意思说:战斗虽然结束了,但城头上催战的铁鼓,仿佛还在耳边震响;将士们不由地抽出鞘里的钢刀,钢刀上的血迹还没有干。这两句写战斗回顾,说战斗刚结束不久,将士们余兴未尽,战斗情绪还是那么高昂,心里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这两句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使人也如同听到战场震天动地的鼓声,想见将士们拭看钢刀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参考资料:1、张迎胜.王昌龄边塞诗的思想精华和艺术造境[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1) - 背诵
-
出塞二首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其二
第一句“骝马新跨白玉鞍”。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新,刚刚。白玉鞍,装饰有白玉的马鞍。这句的顺序为“新跨白玉鞍骝马”,说将士们飞身跨上配有白玉鞍的战马。写战前充分准备,将士们英姿勃勃,对战斗胜利充满信心。
第二句“战罢沙场月色寒”。沙场,原指沙漠地带,后指战场。寒,冷,凄冷。意思说:一场激战结束了,战场上的月色显得十分凄冷。作者没有直接去写战斗经过,由准备出战,一下写到战斗结束。那么,仗打得怎么样呢?用战场上“月色寒”三字作了含蓄的表示。它不仅指夜晚天冷,连月光也寒气逼人,还指月光映照下的战场尸横遍野,血迹斑斑,给人凄冷的感觉。说明战斗非常激烈、残酷。
三、四句“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铁鼓,用铁皮箍着的战鼓,结实声壮。犹,还。匣,刀鞘。金刀,钢刀,古时泛指金属为金。意思说:战斗虽然结束了,但城头上催战的铁鼓,仿佛还在耳边震响;将士们不由地抽出鞘里的钢刀,钢刀上的血迹还没有干。这两句写战斗回顾,说战斗刚结束不久,将士们余兴未尽,战斗情绪还是那么高昂,心里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这两句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使人也如同听到战场震天动地的鼓声,想见将士们拭看钢刀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展开其一
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其二
第一句“骝马新跨白玉鞍”。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新,刚刚。白玉鞍,装饰有白玉的马鞍。这句的顺序为“新跨白玉鞍骝马”,说将士们飞身跨上配有白玉鞍的战马。写战前充分准备,将士们英姿勃勃,对战斗胜利充满信心。
第二句“战罢沙场月色寒”。沙场,原指沙漠地带,后指战场。寒,冷,凄冷。意思说:一场激战结束了,战场上的月色显得十分凄冷。作者没有直接去写战斗经过,由准备出战,一下写到战斗结束。那么,仗打得怎么样呢?用战场上“月色寒”三字作了含蓄的表示。它不仅指夜晚天冷,连月光也寒气逼人,还指月光映照下的战场尸横遍野,血迹斑斑,给人凄冷的感觉。说明战斗非常激烈、残酷。
三、四句“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铁鼓,用铁皮箍着的战鼓,结实声壮。犹,还。匣,刀鞘。金刀,钢刀,古时泛指金属为金。意思说:战斗虽然结束了,但城头上催战的铁鼓,仿佛还在耳边震响;将士们不由地抽出鞘里的钢刀,钢刀上的血迹还没有干。这两句写战斗回顾,说战斗刚结束不久,将士们余兴未尽,战斗情绪还是那么高昂,心里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这两句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使人也如同听到战场震天动地的鼓声,想见将士们拭看钢刀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折叠 -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行军》。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 王昌龄 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出塞二首原文,出塞二首翻译,出塞二首赏析,出塞二首阅读答案,出自王昌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4092.html
诗词类别
王昌龄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