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其一)
-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大将军出战,白天出征部队行进时扬起的尘土使日色变得昏暗。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部队已将敌人三面包围,敌人已经陷入困境。 -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yú)关。
榆关:古代“榆关”是范围广泛的军事防区概念,南至海、北至山,东至山海关,西北抵青龙都山。隋唐时期,榆关作为中原汉王朝防御辽东高句丽入侵的重要的军事重地,设关扎营,屯集大批兵马。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
这首诗描写了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在漠北以武钢车合围单于,从此漠南无王庭的一战。
结合史记的一段记载:“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卫将军骠骑列传》 )
事件:“大将军出战” 漠北决战,大将军卫青率五万骑兵于定襄出塞千余里,深入漠北。
环境:“白日暗榆关” 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战法:“三面黄金甲” 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合围单于,趁风起时反击。
战果:“单于破胆还” 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逃跑而去。
- 背诵
-
从军行二首(其一)
…展开全诗用笔简练概括,生动传神,颇有意趣。
“大将军出战”,诗的开篇直接交待了军中统帅的身份和大军出征一事。“大将军”是武职中军衔颇高的一种职称,以大将军领军出征,足见朝廷对此次战役的高度重视。
第二句“白日暗榆关”,“白日”是白唇的意思。“暗”是使动用法,这里是指尘士使“白日”暗淡了的意思。“榆关”即“渝关”,即指今天的山海关。这句是说,出征部队阵容庞大,行进时所扬起的尘土使关城上空的日色都为之变得昏暗。出征场面的雄壮可想而知。此句着力写王者之师的风范,堂堂正正,先声夺人,先从气势上给敌人以震撼。
第三句“三面黄金甲”,“三面”是指部队包围敌军的战斗态势。“黄金甲”则是对铠甲的美称,这里用来代指士兵,形象地展示了王者之师军容的严整,凛然不可得犯。此句值得功味,写“三面”而不写“四面”包围敌人,充分展示了王者之帅的气度、给敌人留下了退路,是为了让敌军在“三面黄金甲”的赫赫威势前,知难而退,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如果四面包围,敌人势必困兽犹斗,必将给我军带来重大伤亡。所谓“杀敌~万,自损一千。”这是历来战争中的常理。
最后一句“单于破胆还”,“单于”是古代匈奴对其首领的称呼,这里是指突厥首领。“破胆”是夸张的说法,形容敌人十分惊恐。这句是说敌人见我军声势浩大,已对其形成三面包围之夹钳攻势,心惊胆战,仓惶夺路而逃。
通览全诗,首句写大将军亲自挂帅,气度不凡。次向中一个“暗”字,传神地刻画出了部队行军时的威武雄壮,给政人以先声夺人之震撼。最后两句,既未正面描写部队如何调遣,亦未费过多笔墨描写大将韬略智谋如何。只一个“三面”就把战斗的态势概括得准确形象,酣畅淋漓,既显胸怀,父显韬略。这样的军威,即使不战亦能屈人之兵。无怪乎匈奴单于只能“破胆”而还了。从这首诗中,亦能看出当时唐王朝的强大国势及在军事政治所表现出来的胸怀与气度。
折叠 -
- 王昌龄 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从军行二首(其一)原文,从军行二首(其一)翻译,从军行二首(其一)赏析,从军行二首(其一)阅读答案,出自王昌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4082.html
诗词类别
王昌龄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