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应制
-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龙门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流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流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霁:雨止住。
度:飞过。
城阙:此指洛阳宫城。
河:此指洛水。唐时东都城跨洛水两岸。
苑:皇家园林。
拂雾:冒着晓雾。翔风借指唐洛阳宫之明堂。
天子:称武则天。
幸:到。
凿龙:指龙门。
王城:此处双关,借周时“王城”(西周陪都、东周首都,即今洛阳王城公园处)指武周的“神都”洛阳城。
羽从:羽林军掌宿卫侍从。此泛指当日随行人员。
轩:曲辕有幡的车,古为卿大夫所乘。
盖:车盖。
伊川:即伊水。由香山和龙门之间穿过。
寻:八尺。
辇:特指皇帝所乘之车。
流洛:指黄河、洛水流经的两大地域。
昭回:天象。
天香:美称供佛的香。
七宝台:七种宝物装饰的楼台,此处是对香山寺建筑的美称。
万年杯:犹万岁杯,指祝酒上寿之杯。
仙乐:对皇家音乐的美称。
称献寿:举酒祝寿。
景:日光。
五云车:本道家谓仙,所乘之车,此指武后从臣所乘华丽车辆。
鸟旗:鸟羽装饰的旌旗。
翼翼:飞舞貌。
龙骑:美称驾车的马。
駸駸:马跑快貌。
銮舆:天子车驾。
警跸:帝王出入时的保卫与戒严。左右侍卫叫警,止人清道为跸。
喧喧:人声沸扬。
倾都:全都市人都出来。
属车:皇帝的侍从车。
嚣声:人马喧闹声。
引飏:飞扬。
闻:闻于……,被听见。
黄道:本指古人想象中太阳绕日的轨道,引申指天子经过的路。
王气:帝王特有的象征祥瑞的气。
周回:环绕。先王定鼎:指周成王事。
-
这是一首应制的七言歌行,记述武后访问龙门之事。史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
此诗的几个词语需要解释。“黄道”是太阳的轨道,因此也就是帝王之道。“鼎”是王朝正统的象征。“瑶池”是周穆王与西王母欢宴的地方,这里暗示过度奢侈或纵欲的要求。
宋之问赞美武后的出游,用了许多较早的京城歌行的技巧,但他将夸张的描写诗句连接成近于叙述的形式,显得更加复杂。七世纪七十年代的京城诗人从京城赋中借来结构,以某种讽喻或否定的反应修饰他们对声色之美的赞扬。这种结尾在这里是不合适的,甚至是危险的。可是,诗人仍然需要以某种道德评论结束诗篇,所以宋之问在结尾赞美了武周政权的正统性及道德力量。
这首诗不时出现宫廷宴会诗的惯例。最先出现的两句七言诗(第五、六句)不对偶,但是随着诗人开始描写风景,各联诗就完美地相配了。诗人也未放弃宴会结束的长段描写,落日和淹留的快乐都写得与宴会诗一样得体。这种华美的描写风格一定曾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当杜甫在安禄山叛乱后,回忆唐朝失去的繁盛时,常常哀伤地模仿这种宫廷描写风格。
- 背诵
-
此诗约作于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之后的圣历二年(699)。
-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睿宗时贬钦州,赐死。诗与沈佺期齐名,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放逐途中诸诗则表现了感伤情绪。律体形式完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龙门应制原文,龙门应制翻译,龙门应制赏析,龙门应制阅读答案,出自宋之问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1295.html
诗词类别
- 「应制诗」
宋之问的诗词
-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
- 《寒食江州满塘驿》
-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 《函谷关》
- 《长安道(一作宋之问诗)》
- 《景龙四年春祠海》
- 《登逍遥楼》
-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
- 《奉使嵩山途经缑岭》
- 《在荆州重赴岭南》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