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看山
-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飖下, 欢迎有晚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三次登上杭州灵隐寺后的北高峰,放眼望去整个杭州的整个景色都在眼底。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飞凤亭边的树,桃花岭上的风,都美丽怡人。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感觉到热了就去扇子峰,感觉到冷了就去美人峰。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黄莺像一片树叶优美的舞姿翩翩而落,北高峰欢迎你,黄莺。 -
北高峰: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后,与南高峰相对峙,为西湖群山之一。在北高峰附近有飞凤亭、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等名胜。根据作者自注,诗中的扇子指扇子岭,佳人指美人峰。一望空:一览无余。飞凤亭:在保俶塔下。桃花岭:又称为“栖霞岭”,在北高峰附近。扇子:即“扇子峰”,在北高峰附近。美人:指美人峰,在北高峰附近。飘飖:同飘摇,飘荡、飞扬貌。这里指鹰翔。晚鹰:黄莺。
- 背诵
-
五律·看山
…展开毛泽东对于杭州湖山景色,情有独钟。自20世纪50年代始志谢世,其游憩杭州,观赏湖山,多只数十次。他对湖西半月形的群山,犹有兴趣,不止一次登上灵隐之北的北高峰。远眺西南诸峰。《看山》诗便是1955年北高峰登眺时写下的一首五律。
首联写观赏山水风光的经过,言次数之多,表示游兴之浓,衬托山川之美。诗中说“三上北高峰”,所谓“三上”,不必理解为三次登上北高峰,古人常以“三”表示多,这里也可以作多解。实际上他也的确多次登览。他登上高峰之巅,环视杭州,一望无际,于是次句曰:“杭州一望空。”这“空”字并非虚无之意。
颔联写登上北高峰后视力所及的景色。“飞凤亭”和“桃花岭”都是极目所眺的杭州美景,诗人把视线从旷远的天际,收回到西南诸峰,并选取几座山入诗。一句写一座山,巧借山名作对,并构成诗的意境。依次写了宝石山、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飞凤对桃花,虽不甚工,却合律,却较富于动态。扇子与美人,本乃天然成对,倘若用在句首,可以不动,以美人对扇子,既粘又对。
颈联用拟人手法表达看山主题,写“扇子岭”和“美人峰”两处胜景,并借此展开丰富的想象。“冷去”“来”和“去”都是语助词,无义。这里只剩下一“热”一“冷”,其义并非指气候的炎热寒冷,而是含有遥深的寄兴。切合当时作者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
尾联写出作者下山时轻盈的步履与心境,闲适自然,别有意蕴。“晚鹰飘飖而下”表示欢迎。“晚鹰”何所指?诗题曰“看山”,其前所写诸景皆山,紧扣着山,十分切题。以此推断,晚鹰应当指山,或即指灵鹫峰。灵鹫峰又名飞来峰,在北高峰南,灵隐寺前。相传天竺(今印度)高僧慧理登此山,灵鹫,鹰属,为了押韵,目为晚鹰,自在情理之中。作者登北高峰,傍晚下山,取道灵隐寺前,正有飞来峰迎于路侧,应正合当时看山实际。况且毛泽东最反对胶柱鼓瑟,呆板地以山名原封不动地入诗。
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的一首游兴诗,是他在南巡杭州时三次登北高峰后的闲适之作。全诗平和起笔,轻盈收韵,朗朗上口,功力深厚。
-
这首诗毛泽东写于1955年,是毛泽东写的一首游兴诗,是他在南巡杭州时三次登北高峰后的闲适之作。
-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五律·看山原文,五律·看山翻译,五律·看山赏析,五律·看山阅读答案,出自毛泽东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121.html
诗词类别
毛泽东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