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不死君难读解
-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齐庄公因为淫乱而被杀。晏子认为既不应为他而殉难,也不应为他而逃亡。因为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这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最后,晏子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衰痛尽礼而离开。这里面体现出他对礼的实质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捍卫礼教尊严。文章三问三答,从“死”“亡”“归”三个方面设问,最后归结于“社稷”二字、既波澜起伏,又中心突出。
文章篇幅短小,层次清晰,事件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晏子的一席答词,以若干反诘问句构成,理由充分,言辞犀利,感情强烈,一气呵成,尤为精彩动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