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古诗——咏鹅
-
《咏鹅》是很多人在孩提时代学会的第一首唐诗。一群白鹅在水中脖颈弯曲,向天欢唱。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清清的水波。
姚红《咏鹅图》水墨设色
咏 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歌鉴赏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模拟了鹅的叫声,也可以感受到小孩看到鹅的兴奋与欣喜。
次句中“曲”和“向”字生动地勾勒出鹅鸣叫的神态,一只得意高歌的鹅的形态跃然纸上。
三、四句再次以白描手法,描摹鹅游水嬉戏的情形。“白毛”、“绿水”、“红掌”,几个富有色彩表现力的词汇相互映衬并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而“浮”、“拨”两个动词则赋予画面动感。
创作背景
儿童时期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小村子,村外有口池塘,池水清澈,鹅儿成群。一日,骆宾王家中来了位客人,见他聪明伶俐,就问了他几个问题,皆对答如流。客人大惊,见池中白鹅时就让骆宾王以鹅为诗。骆宾王稍加思索便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人生平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对物的观察描摹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在诗歌、绘画领域都有所体现。关于“鹅”的绘画也有很多精品。
《芙蓉鹅图》
明 孙隆 《芙蓉鹅图》水墨设色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绘溪岸旁,一只狮头大鹅昂首前望,侧身立于芙蓉花石下,栩栩如生,似闻其鸣。作者将写意与写形、没骨与勾勒、水墨与淡彩融为一体,和谐地统一于图画之中,是孙隆的存世佳作。
《羲之爱鹅图》
清 任颐 《羲之爱鹅图》水墨设色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清绘画中,常有“四爱”题材的绘画,即“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等,表现文人雅士清逸脱俗的超然情志。任伯年曾画过多幅《羲之爱鹅图》,此幅画作构思巧妙,三只鹅姿态各异、半遮半掩浮于水面,通过王羲之欣赏鹅的专注,将人们的目光引到鹅的身上,生动传神地反映了“羲之爱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