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
-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凿壁偷光的故事,那么匡衡很有学问之后怎么样了呢?
匡衡的仕途开始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不久之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等到原来的丞相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等到成帝即位后,匡衡将安乐侯的封地三十一万亩,非法扩大了四万多亩。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匡衡立即被免为庶人,返回故里,没过几年,就病死于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