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清清的江水长又长,到哪里是尽头?夕阳向西落下孤零零的船儿解开了缆索。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群鸟在田野上飞翔一忽儿近一忽儿远,闲人在船上听凭溪水飘荡忽东忽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洁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有一千里一万里,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山前的溪水山后的溪水。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从长沙又遭贬谪离开那里令人伤感失意,怀人的情思像江岸潭边的香草那样浓郁。参考资料:1、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出版社,2000.01:7072、(明)黄风池等编绘吴企明闫昭典评解.唐诗画谱说解:齐鲁书社,2005年06月第1版:136 -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xié)。
永路:长路,远路。解携:犹言分手。解:原作“自”,据《全唐诗》改。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平芜:杂草繁茂的田野。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前溪:在湖州乌程县境。惆(chóu)怅(chàng)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qī)萋。
长沙谪去:用贾谊事,贾谊遭权贵谗毁,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谪:被贬职。芳草:香草,也比喻思念他人。萋萋(qi):原作“凄凄”,据《唐诗品汇》、《全唐诗》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参考资料:1、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出版社,2000.01:7072、(明)黄风池等编绘吴企明闫昭典评解.唐诗画谱说解:齐鲁书社,2005年06月第1版:136 -
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表达了作者的悲愤愁苦之情。全诗景中含情,笔致清婉,结句虽含慰藉,意实深悲,伤感之情,寄于言外。
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这里晴川、落日、孤舟、归鸟和远行的人,组成一幅江晚送别图。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这两句是作者回忆了数年前因友人梁耿被贬谪远离时,在苕溪为之饯行的情景,他以送别时眼前的“清川”落笔。清川长长,与梁耿的去路一样,不知到那里才是终点?落日时分,孤舟在川,两人只得分手。“落日”预示暮色的将临,给人的联想是前途黑暗;“孤舟”所呈现的是凄凉无助,它标志着人生境遇的险恶;这两句将这凄凉的环境气氛和人的悲苦心情极好的衬托出来了。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这两句描写了别后情景,远处近处的归鸟,飞向平芜深处,渐渐没有踪影,入随着流水,各分东西。这里,设景有象征意义,鸟飞平芜,渐渐隐没,象喻梁耿远去;溪水东西流,象喻人之离别,景中有情。友人离别后的惜别怅惘的心情,都在离别的场景中透露出来。情含景中,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后四句以抒情为主,托物寓意。白云、明月、春草无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千里万里,白云迷蒙,这是梁耿远去贬所沿途云路漫漫的情景,也是他心路迷茫的真实写照。前溪后溪,明月朗照,这是诗人留在送别地望月思友的情景。也是诗人自己的感想。作者这里是说尽管与友人相隔“千里万里”之遥,但飘然浮动、连绵不断的白云却可传载友谊;在同样皎洁的月光照耀下,使人感到相距再远,也只是“前溪后溪”之隔。浓厚的友谊跨越了巨大的空间界限,以白云与月光为纽带,将其二人紧紧连在一起。此句写得深情而婉转,真切感人。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这句点明他此次远行的原因,远谪长沙,梁耿固然惆怅不已,诗人也感到惆帐,为他的远谪感叹不已。这里十分坦白地写出作者对友人遭贬的不平与愤慨。而作者自己,不也遭受了同样的不幸。这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愤之语。“江潭芳草萋萋。”写出作者眼前景色。他驰骋的心绪回到现实中来,眼望无尽的芳革,倍感茫然凄凉,心中的愁苦也正如这春草一样延绵不断,杏无尽头。
参考资料:1、(明)黄风池等编绘吴企明闫昭典评解.唐诗画谱说解:齐鲁书社,2005年06月第1版:1362、壮子选注.历代六言诗精品百首: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年06月第1版:203、唐圭璋,钟振振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22 - 背诵
-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表达了作者的悲愤愁苦之情。全诗景中含情,笔致清婉,结句虽含慰藉,意实深悲,伤感之情,寄于言外。
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这里晴川、落日、孤舟、归鸟和远行的人,组成一幅江晚送别图。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这两句是作者回忆了数年前因友人梁耿被贬谪远离时,在苕溪为之饯行的情景,他以送别时眼前的“清川”落笔。清川长长,与梁耿的去路一样,不知到那里才是终点?落日时分,孤舟在川,两人只得分手。“落日”预示暮色的将临,给人的联想是前途黑暗;“孤舟”所呈现的是凄凉无助,它标志着人生境遇的险恶;这两句将这凄凉的环境气氛和人的悲苦心情极好的衬托出来了。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这两句描写了别后情景,远处近处的归鸟,飞向平芜深处,渐渐没有踪影,入随着流水,各分东西。这里,设景有象征意义,鸟飞平芜,渐渐隐没,象喻梁耿远去;溪水东西流,象喻人之离别,景中有情。友人离别后的惜别怅惘的心情,都在离别的场景中透露出来。情含景中,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后四句以抒情为主,托物寓意。白云、明月、春草无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千里万里,白云迷蒙,这是梁耿远去贬所沿途云路漫漫的情景,也是他心路迷茫的真实写照。前溪后溪,明月朗照,这是诗人留在送别地望月思友的情景。也是诗人自己的感想。作者这里是说尽管与友人相隔“千里万里”之遥,但飘然浮动、连绵不断的白云却可传载友谊;在同样皎洁的月光照耀下,使人感到相距再远,也只是“前溪后溪”之隔。浓厚的友谊跨越了巨大的空间界限,以白云与月光为纽带,将其二人紧紧连在一起。此句写得深情而婉转,真切感人。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这句点明他此次远行的原因,远谪长沙,梁耿固然惆怅不已,诗人也感到惆帐,为他的远谪感叹不已。这里十分坦白地写出作者对友人遭贬的不平与愤慨。而作者自己,不也遭受了同样的不幸。这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愤之语。“江潭芳草萋萋。”写出作者眼前景色。他驰骋的心绪回到现实中来,眼望无尽的芳革,倍感茫然凄凉,心中的愁苦也正如这春草一样延绵不断,杏无尽头。
…展开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表达了作者的悲愤愁苦之情。全诗景中含情,笔致清婉,结句虽含慰藉,意实深悲,伤感之情,寄于言外。
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这里晴川、落日、孤舟、归鸟和远行的人,组成一幅江晚送别图。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这两句是作者回忆了数年前因友人梁耿被贬谪远离时,在苕溪为之饯行的情景,他以送别时眼前的“清川”落笔。清川长长,与梁耿的去路一样,不知到那里才是终点?落日时分,孤舟在川,两人只得分手。“落日”预示暮色的将临,给人的联想是前途黑暗;“孤舟”所呈现的是凄凉无助,它标志着人生境遇的险恶;这两句将这凄凉的环境气氛和人的悲苦心情极好的衬托出来了。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这两句描写了别后情景,远处近处的归鸟,飞向平芜深处,渐渐没有踪影,入随着流水,各分东西。这里,设景有象征意义,鸟飞平芜,渐渐隐没,象喻梁耿远去;溪水东西流,象喻人之离别,景中有情。友人离别后的惜别怅惘的心情,都在离别的场景中透露出来。情含景中,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后四句以抒情为主,托物寓意。白云、明月、春草无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千里万里,白云迷蒙,这是梁耿远去贬所沿途云路漫漫的情景,也是他心路迷茫的真实写照。前溪后溪,明月朗照,这是诗人留在送别地望月思友的情景。也是诗人自己的感想。作者这里是说尽管与友人相隔“千里万里”之遥,但飘然浮动、连绵不断的白云却可传载友谊;在同样皎洁的月光照耀下,使人感到相距再远,也只是“前溪后溪”之隔。浓厚的友谊跨越了巨大的空间界限,以白云与月光为纽带,将其二人紧紧连在一起。此句写得深情而婉转,真切感人。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这句点明他此次远行的原因,远谪长沙,梁耿固然惆怅不已,诗人也感到惆帐,为他的远谪感叹不已。这里十分坦白地写出作者对友人遭贬的不平与愤慨。而作者自己,不也遭受了同样的不幸。这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愤之语。“江潭芳草萋萋。”写出作者眼前景色。他驰骋的心绪回到现实中来,眼望无尽的芳革,倍感茫然凄凉,心中的愁苦也正如这春草一样延绵不断,杏无尽头。
折叠 -
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
- 刘长卿 刘长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rd…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原文,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翻译,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赏析,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阅读答案,出自刘长卿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4588.html
诗词类别
刘长卿的诗词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旧井》
-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 《舟中送李十八(一作送僧)》
- 《罪所留系寄张十四》
- 《送郭六侍从之武陵郡》
- 《送州人孙沅自本州却归句章新营所居》
-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 《送崔处士先适越》
- 《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