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局座怒赞《中国机长》:专业、真实、刺激!国产航空题材电影佳作

原标题:局座怒赞《中国机长》:专业、真实、刺激!国产航空题材电影

作为贯彻民航安全最彻底、事故率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中国民航的安全已经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地步——乃至于波音737MAX这样的缺陷客机,都没有在国内掀起什么空难、特情之类的波澜。

但就在近日,大家熟悉的著名军事专家局座张召忠,却一反常态,对一名川航机长的事迹"狂赞",甚至以"英雄"的名号相称。

这令人难免心生疑惑:到底这名机长有何能耐与事迹,能掀起中国民航界的波澜?担得起"英雄"之名?

图为规模庞大的国航737机队,中国民航的机队规模已经多年位居全球第二。

仅剩十五分钟:被猝然启动的死亡倒计时

事情还得从2018年的5月14日说起。

事发当天早上,川航3U8633班机照例执行着从重庆飞往拉萨的任务。但在客机飞出四川盆地,进入川西高原后不久,这架空客A319客机的风挡就出现了碎裂征兆,并迅速转变成风挡脱落。

而这一特情,对于飞行在9800米高度的川航3U8633班机而言,无异于是晴天霹雳:外部和客舱内部相差的三分之二个大气压,瞬间把驾驶舱内的副驾驶员吸出半个身子。

图为损毁后的川航3U8633风挡,以及驾驶舱内景,半个驾驶台几乎已被吸出舱外。

但这还只是噩梦的开始。根据民航飞行的准则,如果客机已经处于释压状态,则14000英尺(4267米)高度以上的飞行需要动用"客舱/机组氧气系统",以确保乘客和机组不会缺氧昏迷。

不过即便是在最理想的环境下,氧气系统也只能保证客机上15分钟的氧气供给——这就意味着飞机必须在期间下降到海拔3000米以下的安全区域,否则死亡必将"如期降临"到这架飞机头顶上!

让局座怒赞的,正是川航机长在这般命悬一线的时刻保持镇定、专业度爆表,带领全机组成员成功处理特情,最终安全备降成都的事迹。

除了川航机长对险情的控制令人惊叹外,局座还对根据此次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大加褒扬。

为了逼真还原事件的点滴细节,剧组不仅斥巨资1:1复刻了A319飞机模型,并赴成都双流机场、重庆江北机场、民航西南空管局、拉萨贡嘎机场等地进行实景拍摄。

尤其是得到民航系统专业人员的指导,让演员从最专业的角度,演绎出事故现场的真实情况。电影特效制作也十分精彩,多方努力向观众展示了事件的紧张与刺激,让观众们仿佛身临其境。

图为《中国机长》剧组在成都双流机场实地取景

灾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

电影中机长的扮演者张涵予老师将川航英雄机长演绎地十分深刻,仿佛再现了当日川航机长刘传健在灾难发生时的处变不惊,。

所有英雄都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四川航空3U8633班机的机长刘传健也不例外:即便刘传健前后担任过空军和民航A320客机的教员,总飞行时数超过13666小时,他也不过是血肉之躯的人类,不是什么超级英雄。

而当时驾驶舱内的环境,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承受范围: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不足海平面三分之一的大气压、迎面超过200米/秒的刺骨寒风……剧组模拟驾驶舱突然释压,半个身子都被吸出窗外的场景,叫人心弦一紧,刘传健能把川航3U8633班机安全带回地面,已经是绝对的英雄机长。

剧组让观众体验身临其境,这一点也让局座点赞不已!

图为事发当天3U8633班机的路径回放,可见其脱险时间恰好就是15分钟。

真实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当3U8633班机上有15分钟的死亡倒计时,下则是地面平均海拔高度超过2900米的川西高原,飞机稍有不慎就会撞山;而若飞机加速脱离川西高原,则驾驶舱受正面"穿堂风"的冲击还将增大;但如果飞机放慢速度,15分钟氧气的死亡倒计时也将稍纵即逝,真是高低快慢四面楚歌。

电影机舱中乘客在经历颠簸,仿佛世界末日的到来,神情慌张,只有乘务员虽然头发凌乱,但是优秀的职业素养让她们淡定指挥,传递大家一定会完全降落的信念。

连局座都感慨,没想到小小一张机票背后包含了如此多的价值和意义。

皆大欢喜?结局并非如此简单

当然,川航3U8633班机最终顺利地脱离了川西高原,并在成都双流机场完成了紧急备降,机上所有乘客平安着陆,可以说是化险为夷,皆大欢喜的结局。

对于希望了解英雄搏击灾难过程的观众而言,简单的"技术过硬"和"心态沉稳"并不足以形容机长刘传健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英雄到底有多么名副其实?这的确需要一部直观的影像作品,来再现整个事故的排险过程。

这部让局座点赞演员演绎专业、特效真实、画面刺激的《中国机长》,必将是国产航空题材电影一部佳作!

9月30日影院见,共同见证中国"最牛航班"的启航与回归,感受其中的感动与安心!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