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开国大典河南见证②新中国首批铁路职工司马中河:生活变眷恋不变

原标题:开国大典河南见证②新中国首批铁路职工司马中河:生活变眷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仪式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世界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这一刻也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

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采访了亲历开国大典的河南人,以文、图、视频的方式,带您回到当时现场,见证一代人的际遇。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宋迎迎 文/图/视频

“东方红响起的那一刻,整个广场都沸腾了,那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中国人真的站起来了。”七十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情景,年近九十岁的司马中河老人眼里仍然闪烁着不逊年轻人的亮光。

1949年10月1日,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铁路职工,司马中河和同伴们有幸来到天安门,共同见证了新中国诞生的光荣时刻。时光荏苒,纵使已从青葱少年进入耄耋之年,他对当时的场景始终记忆犹新。

回忆:九月底才得到消息 到处都在喊“毛主席万岁!”

司马中河与开国大典的结缘,要追溯到1949年4月。

“我是1948年11月5日在洛阳铁路参加工作,协助淮海战役的支前运输工作。1949年4月10日,也就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前十天,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考虑到是新中国第一批铁路工人,又是年轻人,组织就安排我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团工作,当年8月份选派我到北京参加学习,就是这样,我来到了首都北京。”他回忆说。

当时,这批年轻人被安排在北京南郊的良乡。虽然那时条件比较艰苦,住的是民房、土炕、地铺,但大家都不以为意,认真学习。“中央领导来给我们讲课,也是站在简陋的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我们坐在地上,膝盖当桌子,听得津津有味。”

“到了9月下旬,激动人心的消息一个又一个传来:政协会议召开,确定国旗国歌。最后在九月末,我们得到了一个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全体同志都要参加开国大典,大伙都高兴坏了。9月30号,我们乘着铁路专列从良乡来到北京前门站,住宿的地方安排在府右街,挨着中南海红墙,一想到我们就住在党中央附近、毛主席身边,大伙激动得一夜难眠。”

“到了10月1日,我们提前整队到天安门,因为是中央直属单位,所以站的位置紧跟着军乐队,在30万群众的前排,视野非常清晰。”司马中河回忆说,当时广场上除了人还是人,除了欢呼还是欢呼,大伙蹦啊跳啊,高兴得不得了。到了下午三点左右,随着东方红音乐响起,大家都在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从天安门西侧走到城楼中央,向全场招手。当时,整个广场上都成了激动的海洋。

感受:从开国大典到七十周年阅兵 不变的是对国与家的眷恋

在司马中河看来,能够参加开国大典,是一段足以留驻一生的记忆,丝毫不啻于如今谁能到国庆70周年阅兵观礼。

“印象非常深刻,非常激动,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司马中河连用了三个“非常”,他说,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人民受苦受难的时代,只有亲身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才能感受到大家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共产党的拥护与爱戴。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天开国大典上,是毛主席亲手升起的国旗,我们都特别幸运,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升国旗。”记者注意到,在司马中河家的书柜上,最显眼处放着毛主席远眺黄河的画像,擦拭得一尘不染。

“毛主席讲完话后,朱总司令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随后,他从天安门下来检阅部队,当时我就在想,人家总说我们是东亚病夫,可是有了这样整齐威武的部队,我们真是站起来了。”时隔七十年,老人说起当时的场景,仍然好像昨天刚刚经历过一样。

四九年肇始,历历在目七十年,看着日新月异的国庆大阅兵,与当年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

“国更强了,人民更幸福了,但不变的还是一张张笑脸和发自内心的欢呼。”在司马中河看来,七十年砥砺奋进,变化的是人民生活,不变的是对国与家的眷恋,每逢重大节日国旗升起,他都会想起这段幸福时光;出国旅行,看到边防部队在哨所升国旗,他也会赶快站到那里,就好像在七十年前第一次看见五星红旗从头顶缓缓升起。

打算:建党100年时,为党拍够100幅党史照片

“参加共产党时,我就打定主意一辈子跟着党走,参加了开国大典,我的决心更加坚定,就是要成为新中国大厦的一块砖,干他一辈子。这七十年一路走来,我有四十多年在正式工作岗位上,没有被腐蚀,没有松动,确实实现了自己愿望。”

1991年,司马中河从郑州铁路局离休。离休后,一心跟党走的老人开始拍摄红色中国革命史,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如今,每年的暑假,司马中河都会在社区里举办展览,把一幅幅红色图片和它们背后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你看,这是大河村,这是黄帝故里……”新中国七十周年国庆前夕,司马中河正张罗着在永安社区举办"重温红色历史,讲述五千年郑州记忆”主题摄影展。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如数家珍。

从新石器仰韶文化讲到轩辕黄帝和大禹治水,从3500年前商代建都郑州到官渡之战和刘邓大军解放郑州,从京汉铁路讲到现代化的高铁东站和郑州航空港区,老人用一张张新老照片的对比,讲述着一段段历史的故事和郑州日新月异的发展。

“作为一位老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宣传党的历史,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党、加入党,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的党史摄影作品也已经累积了80多幅,我希望到建党100年时,能够拍够100幅党史摄影作品,为党和国家献礼。”司马中河老人说,虽然自己已是耄耋之年,但只要身体允许,他会继续走访"红色革命圣地",宣讲"红色故事",举办红色记忆摄影展,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红色革命历程,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