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中国机长》被人小瞧了!国庆档冠军潜质,紧张得全程抱紧双臂!

原标题:《中国机长》被人小瞧了!国庆档冠军潜质,紧张得全程抱紧双

9月28日,国庆档三强如约开放了点映,为2天后的正式公映预热。

还没正式公映,三部国庆档大片的预售票房,都已突破亿元大关。

少见,但是能够理解。

毕竟,三部大片级别的国产电影同台竞技,难得。

作为国庆档三强之一,《中国机长》却成了最后一部预售破亿的电影。

换句话来说,影片实在是有些被人小瞧了,妥妥的一匹黑马。

《中国机长》点映归来的石叔,认为最具国庆档冠军潜质的,非它莫属。

不啰嗦,下面先分享一下点映期间的第一感受。

不过进入电影院后才发现,这片子受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

有大人,有学生,更不要说拖家带口,带着自己女朋友一起来看的。

观影过程中,倒吸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听得在座的人不紧张也得紧张了。

是的,这就是影片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111分钟无法呼吸。

你甚至听得到有些胆子比较小的女生,被影片危急关头的震撼力所感染,发出了感同身受的惊呼。

事实上,坐在座位上的石叔,都忍不住抱紧了自己的双臂。

因为影片对危急关头的刻画,令自己仿佛正身处在片中那架万米高空的故障班机上。

等到影院的灯亮起后,这才发现自己的手掌心早已是汗津津的。

走出影厅时,还能听到同院的其他妹子们边走边说:“看得我忍不住抓紧座椅的把手。”

说完感受说故事。

众所周知,《中国机长》的故事,改编自一起真实民航事件——川航3U8633紧急事件。

整起事件因其惊险性,以及最终在成都双流机场皆大欢喜的平安着陆,作为新闻轰动一时。

就连国外的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许多外国友人都对机长刘传健惊为天人:英雄的中国机长,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外媒对事件报道给出的标题是“史诗级”、“中国奇迹”。

之所以要提到这些,是为了抛出一个思考。

那就是既然连外国人都知道了故事的结局,那么,《中国机长》又该如何去处理故事呢?

这里就体现了影片对故事处理的过人之处。

因为观众们都提前知道了结局,但不代表大家都知道整个事件的全貌。

危机突至,风挡玻璃在一眨眼的瞬间,就从裂缝变成一堆碎渣子。

瞬间,机舱释压,高海拔所带来的温度骤降与大风,顺着缺口灌入机中。

从这刻起,整班飞机陷入到了极端罕见的危险境地。

在时间按秒计算的危机当中,机组人员又该作何反应?

如何能顶住来自乘客与释压的双重压力?

而我们的中国机长,又如何能在重重危机带来的恐惧之中,保证飞机的备降顺利?

如果没有事无巨细的展现这些细节,《中国机长》带来的震撼力,就不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观众。

也就不会发生一开始,石叔所亲眼目睹的观影现场反应。

从一开始登机前,机组人员间的日常打趣,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再到风挡玻璃破裂后,每一个人脸上充满着恐惧的神情。

最后飞机平安备降后,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一种死里逃生的欣喜。

整部电影下来,不论是银幕上的角色,还是坐在位子上的观众。

大家都一同经历了一场过山车般的空中惊魂。

刘伟强导演对故事节奏的把控能力,功不可没。

接过项目的刘伟强导演,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把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事件搬上银幕。

更难得的是,影片极高的完成度,让看到最后的人都没有察觉到影片的长度。

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非常值得二刷,甚至多刷。

人靠衣裳马靠鞍,一部电影露在最直观让观众看到的,除了场面就是演员。

在看完影片之后,你一定会发自内心的认同一句话:

张涵予就是中国机长!

“硬汉代表”的张涵予对石叔来说不算陌生。

早在让他一跃成为一线男星的《集结号》时,就认识这个演员了。

这一次,由他领衔《中国机长》,是石叔进入影院的动力之一。

果不其然,身着一整套笔挺的制服,戴着机长帽的张涵予一亮相。

从那一刻起,哪怕是被别人拉近电影院的观众,眼睛再也无法从银幕上移开了。

独有的男性魅力,都从张涵予的脸庞上散发出来。

当欧豪饰演的副机长与之闲聊的过程中,张涵予那独特的磁性嗓音,听得耳朵直舒服。

尤其当他说“当你认为没有错误的时候,错就一定会来找你”。

一个空军轰炸机驾驶员出身、经验丰富的老机长形象,就这么跃然于荧幕之上。

可以感觉得到,影片给予角色的对白并不多,男一号的张涵予也不例外。

但是在最后备降成功的那一刻起,借由其他角色对其力挽狂澜的赞赏。

我们看到一个拯救119名客人的中国英雄冉冉升起了。

同时,整部影片中的角色多而不杂。

连一笔交代的乘客背后,都有着供人想象的故事。

危机发生后,机组人员与乘客们所做出的行为,看上去都十分普通。

普通到甚至可以说是平凡。

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举动,才孕育了结局成功脱险时的感动。

这一点,恰恰是热衷于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好莱坞电影所不能及的。

在这里,请允许石叔暂时收回“张涵予就是中国机长”这句话。

因为《中国机长》,不止是张涵予一个人是中国机长。

每一个面对危机还能保持冷静的机组人员,他们都是“中国机长”!

最后还值得一说的,便是《中国机长》的场面效果了。

这也是普通大众评价一部电影好坏,最直观的地方了。

关于影片的场面,这里不得不再一次提到导演刘伟强。

根据影片的幕后了解,《中国机长》不但获得了航空局对客机实机的拍摄。

同时也准备了一架1:1的客机模型。

被一分为三的客机模型,按照国外常见的技术,都是进行一段一段的拍摄,也就是摄像机只能对准客机的一部分进行拍摄。

但是刘伟强导演拒绝了成熟的经验,他想要有所创新。

客机模型不但能够分段拍摄,又能够拍摄机舱的整体动作。

于是在影片危机爆发时,我们能够从机头到机尾,看遍整架飞机上的人们面对危机时的恐慌反应,而不是只能看到局部。

机务人员们在飞机快速下降过程中,因为颠簸而人仰马翻。

放在货架上的行李,与座位上的乘客,都不受控制的被甩动。

通过客机模型整体动作的优势,观众对一切都尽收眼底,无疑大大拓宽了视觉上的空间感。

尤其为了让飞机下降到供氧的高度,张涵予饰演的机长殊死一搏,让飞机从雨云层的缝隙中穿越。

雨云层中夹带着的雷暴,降温产生的冰雪敲打着机壳。

其所带来的视听感官刺激,毋庸置疑是强烈的。

今天电影正式上映了,过几天,石叔一定要去二刷个IMAX,以IMAX形式呈现相同片段,定能激起观众们一身鸡皮疙瘩。

总体来说,作为国产首部真实事件改编的民航题材电影,《中国机长》绝对开了个精彩的好头。

它一下子将相关题材的电影,拔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选取真实民航事件为故事背景的《中国机长》,无疑能让观众在紧张震撼之余,又对民航人员衍生出佩服、敬重之情。

这种敬重所带来的正能量,不是靠感动强塞给你,而是自己打心底里油然而生。

走出影院的你,一定会对生活抱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中国机长》,完全不是中国版的《萨利机长》,而是中国人自已的英雄,中国人自已的《中国机长》!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