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中国机长》没有浪费好题材,但最大的惊喜来自袁泉

原标题:《中国机长》没有浪费好题材,但最大的惊喜来自

十一小长假终于来了,相信有不少朋友已经准备好扎进电影院观看三部主旋律大片了。

这三部影片中,裘裘抢先看了《中国机长》。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我其实会有些顾虑,电影要如何处理艺术性和真实性之间的平衡,以及能不能合理而不过分的表达,然而很欣喜的是,这部电影实际上是超出我预期的,综合起来可以打到7.5-8分之间。

《中国机长》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它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裘裘在此对电影不过多剧透,只是说一下大致的故事线。

电影的前面花费了不少时间为故事进行了铺垫,让我们了解到民航业天上地下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私下轻松打趣和各司其职的专业工作状态,同时也展现了机场乘客的众生相。

接下来飞机起飞,经历了一段常规的操作后,飞机突然发生故障,乘客一片惊慌,飞行员和乘务员受伤仍坚守岗位,处理险情。这也是全片的重头戏,我们能看到在危机时刻,不理智的乘客会和乘务员起冲突,乘务员保持冷静,维持秩序,组织乘客采取安全救生行动,相信机长和其他机组人员的专业性。

另一边驾驶舱的机长在极端环境下保持清醒,驾驶飞机带领9名机组人员和119名乘客穿越云团。

险情过后,机舱内外一片欢呼,消防员和医护人员及时赶到,群众对机长竖起大拇指,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全片的节奏就是开头制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再过渡到险情,险情结束后再次用轻松的玩笑调节,观众心情完全跟随着导演的节奏走。

影片就是对川航事件的一个场景再现和高度还原,但因为不是纪录片,所以不排除有添加戏剧化的效果和主旋律的色彩。

我们先说说这部片添加的戏剧化效果,在说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下真实情况。

3U8633这起事件当时川航微博只用了短短几句话概述,但实际情况十分惊险。据了解,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驾驶舱处于高空低温失压的状态。

驾驶舱气温零下50度,当班机组穿短袖衬衫,身体被冻伤。此外这是在8000米的高空,仪表盘都能吹烂的强大风流宛如刀割,机组人员的衣服已经被撕烂。

副驾驶身体一半飞出窗外,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机长说当时根本够不着他,还好他系了安全带。

还有恐怖刺眼的阳光,眼睛更是无法忍受。

成功备降后,我们才能通过飞机外观了解到当时情况有多可怕。右风挡玻璃破碎,

客舱很多设备显示损坏不工作了。

机长心理素质极好,无线电录音中听上去十分淡定,处理过程镇定果断。

这趟航班的乘客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道,飞机大约飞行了一个小时,正处于万米高空,突然开始急速下坠。“持续了大概5到6秒钟时间,速度特别快。”

当时乘务员正推着餐车在派送早餐,包括他和乘务员在内都被毫无征兆的下坠吓得不轻,不少乘客开始尖叫,机舱内行李架上的物品、餐盒撒落一地。

紧接着机舱内的氧气面罩全部脱落,乘客们迅速拉起氧气面罩罩住面部。

该乘客还回忆称,飞机突然下坠后餐车失控,撞上一名乘务员。该乘务员迅速找到飞机尾部一个空位坐下,并戴上氧气面罩,“当时我就正好坐在她附近,听到她在喊腰很痛,受伤了。”此外,飞机下坠后乘务员大声安慰乘客,“她说请大家相信他们,他们有能力、有实力安全落地。”

这些场景在电影《中国机长》里都有重现。

玻璃破碎。

副驾驶被吹出窗外。

机舱内乘务员被强风吹得四处冲撞。

餐车不受控制撞到乘务员。

氧气面罩脱落。

事实上,从事发到安全降落,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20分钟。但是电影呈现不会这么短,需要一定合理的润色填充,让故事情节更饱满更刺激。所以电影里加了雷电暴雨天气,情况更艰难,更揪人心,但同时视觉效果也很燃,飞机单挑云团,就像哪吒打天劫,情节也再次增添了新的起伏。

无论是后舱还是驾驶舱,都能看到电闪,到电影院看的时候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导演还有一些铺垫,来让故事更完整。开场张涵予憋气用冷水洗澡,机长刘传建说他可以一口气憋 4 分钟,所以当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在宝贵的4分钟里让飞机下降,这是要有非常专业的驾驶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所以电影中也加了这一段,证明机长的专业与实力,为后面的险情做铺垫。

此外,还有一点艺术加工让很多观众担心,就是加入了感情线。但这其实并不妨碍整体剧情,相反更能在前后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在事故中呈现出的感情线也更加动人。

比如欧豪和张天爱这条线,最开始出现是表现两个民航年轻人私下的活泼状态,结尾再次出现是表现死里逃生后的珍惜。导演这样设定,给观众在紧张的观影期内留下喘息放松的机会。

另外,还有观众担心太过主旋律和英雄主义。首先影片的主题无需多言,肯定是赞扬机长及整个中国民航业的临危不乱、技术过硬的。但是能感觉到电影表达方式导演处理的是十分谨慎的,从机上乘客的群像刻画和事件发生后的各方反应能够感受到我们国家如今的强大,但这些“主旋律”并没有太多影响到飞机险情的叙事节奏。

其次是英雄主义。虽然电影名字叫做《中国机长》,但看完电影会发现所有人的幸存不是完全靠机长一个人。客舱内需要乘务长带领着各位乘务员,指挥大家保持冷静及自救措施,同时清点每个乘务员所在方位,保证每个人都是安全状态。这个过程有乘客不冷静,是乘务长来劝导,有乘务员倒地昏迷,是她一遍遍呼叫。

驾驶舱内机长的功劳自然不用多说,力挽狂澜说的就是他了。在自动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的情况下,凭借经验和专业能力确定了方向、航向,返航机场的位置。

但同时第二机长也是从客舱冒着危险赶过来,把氧气面罩给驾驶舱里的两位罩上,同时一直在机长身边鼓励,让他保持清醒,帮他搓热身体。

副驾驶受了伤同样是配合机长操作。

包括飞机最后的降落地点,也是塔台去清场,同时医疗消防等部门也是接到命令后飞速赶来,随时待命。

如果说剧情的缺点的话,那就是飞机安全落地后的部分,有点刻意煽情了。

欧豪扮演的副驾驶是伤势最重的人,但没有第一时间接受医护人员的救治,还要去撩妹。机长在事发当晚就从成都回到重庆,参加女儿的生日party,也太脱离实际。

另外事后机组人员身体和心理遭受的影响也没有丝毫的展现。一年后大家还一起开心地吃火锅,完全没有半点阴影,也不太符合常理。

虽然剧情存在bug,演员的演技也是一大看点。张涵予作为主角,演技依旧十分稳,机长形象和他一贯的冷面坚毅的外表十分贴合。

但是有一个局限是,张涵予的戏份集中在驾驶座位上,更多的是面部表情的发挥,中规中矩。

出现异常后,张涵予用尽全力推操纵杆。

因为高空风流太强,又低温缺氧,表情很痛苦,面部出现生理反应。

戴上氧气面罩后状态调整过来了,眼神坚定许多,勇敢无畏、沉着冷静的机长形象牢牢印刻在观众心中。

本以为几位年轻演员在实力派面前会稍显逊色,甚至是拖后腿,但实际上他们的发挥很让人惊喜。

欧豪把一个年轻、幽默、有活力,自信的飞行员形象演了出来,全片的笑点,还有紧张刺激点,几乎欧豪承包了一半。

两位空乘人员,李沁是文静内敛,张天爱是可爱俏皮,性格很鲜明。

全场最佳表演裘裘觉得应该颁给袁泉。袁泉完全融入到了乘务长这个角色当中,乘客登机前的检查由她指挥,沉着干练的样子很有领导风范。

飞机出现异常的时候,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但是并未慌张,眼神很有戏。

当飞机遇险,客舱内一片混乱的时候,袁泉的表现十分真实,能感觉有强大的风流吹进来完全站不住。

指挥乘客自救的时候,袁泉吸一口氧气,说一句话,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说台词的时候冷静有力,虽然局势危险,但是听到乘务长这样的语气就会让人安下心来。

“我们会一起回去”这句话更是让全场泪崩。

总体来说,每个角色性格都很鲜明,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比较单薄,没有深度,表演上并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机长就是冷酷的,副驾驶就是爱撩妹的,实在是有点单一化了。再说袁泉这个角色,首先袁泉的演技撑住了这个角色,但是有些地方导演的设置还是让人不解。乘务长在上机前看到李沁饰演的乘务员要结婚了似乎有点闷闷不乐,飞机遭遇意外时她还紧紧攥着自己的戒指,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这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乘务长,但是影片却没展开。

不过不能质疑的是演员确实为这部戏下了很大的功夫。

乘务员要做礼仪培训。

飞行员做飞行培训。

在客舱里摔倒也是要有那种飞出去的感觉,没有吊威亚。

包括剧组场景、道具的制作也很用心。

模拟飞机可以实现颠簸感。

配合鼓风机更能生动展现事故发生时的巨大风流。

欧豪的妆画得也很费时费力,十分真实。

客观来讲,《中国机长》紧张有余,深度不足,川航事件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作品,但是《中国机长》如果能够再好好打磨剧本,让剧情少点bug,角色更鲜活真实一些,可能会更好。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去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说实话惊险的场面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