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攀登者》终究难逃“大牌堆积必烂片”定律,《机长》将成最大赢家?

原标题:《攀登者》终究难逃“大牌堆积必烂片”定律,《机长》将成最大赢

当《攀登者》九月底开始官宣的时候,很多媒体都曾经预计这部电影会火,因为从片花中就能看出,影片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儿女情长;既有惊险刺激,又有无限风光,这样的片子想想都必定会很火。没想到上映几天下来,不仅排片第一的帽子被抢走,竟然还坐到了冷板凳上,《攀登者》终究难逃“大牌堆积必烂片”的定律,难道2019国庆档期,《中国机长》注定将成为最大赢家吗?

1、超级英雄必火定律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超级英雄,这个幻影有可能是拯救过你的大人物,也有可能是心灵深处的您自己;每个人也都需要安全感,无论是懵懂孩童,还是威武汉子。所以在电影圈中,一直有这样一个超级英雄必火定律。在这种定律中,漫威影业为我们塑造出了钢铁侠、蜘蛛侠、绿巨人、美国队长等虚拟英雄人物。国产电影也塑造了刘培强、程勇、哪吒,等人物。这些超级英雄的存在的存在都是这样的前提下,影片必火的根源。

其实《攀登者》里也有英雄,但是他的英雄界定却是比较模糊的,对于攀登而言,最后登上巅峰的人物注定会被载入史册,成为英雄。但实际上,这样的英雄却是踩着向导、教练、队友的肩膀才能一步步走到最后的,到底谁是英雄呢?其实在影片中,那些默默无闻的帮助英雄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虽然影片内涵深刻,但是英雄的指向不清晰,道理我们都懂,团队英雄就是不如清晰的一个超级英雄的电影好看。

2、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牌堆积必定烂片

想要票房大卖,一部电影必须清楚看电影的人的心思,《攀登者》里讲述的,是一代又一代登山者,为了祖国荣誉忘我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故事,故事鼓舞人心,实际却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看电影的人只能将这类型的影片,完完全全的作为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家国情感来共鸣,而无法产生认同。理由明摆着,攀登珠峰是项奢侈运动,普通人连十几万的攀登基本费用都支付困难,又怎么会对这样的电影有好奇心呢,太高端的题材离民心、民生太遥远。

为了拉近《攀登者》和民心的距离,影片中堆积了几位人气相当旺的明星,胡歌、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在电影圈都是相当有号召力的,电影首日票房过亿,只怕就是因为这些大牌们的粉丝组团认领爱豆来了。但是真的看影片时,大牌太多反而有些打酱油的意思来了,太挤了没有飚演技的空间,人人都是亮点,反而就没有亮点了,像这样的影片也将成龙大哥拉进来露个脸,大家不觉得有些尬入吗?

3、看脸的趋势没法逆转

近年来凡是明星,很多人都想着要给自己做做微调、整整容,为什么明明靠演技吃饭的演员,就是要靠颜值卖萌呢?现在娱乐圈,看脸的趋势硬是没法逆转啊!看看《中国机长》,男一号张涵予算是颜值垫底的了,但是人家有男人味啊。其余的演员像张天爱、袁泉、欧豪、杜江、李沁这些人的颜值组合,想想就是视觉盛宴啊,这种类型的电影即使情节不咋样,凭颜值也能秒杀票房,看脸的趋势一旦启动,真的没法逆转了。

4、以商业价值判定成败, 不如按社会意义看价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判定一部电影是否优秀,票房几乎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票房高的电影就受人追捧,票房低的电影就一定是烂片。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记录一种态度,这种记录本身是无差别的。就像攀登珠峰一样,很多人至今不理解,这项现在都是奢侈品的运动,为什么一定在生活条件还不十分优越的六十年代去攀登呢?

《攀登者》的上映,就是为了解释这个至今还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的问题。看完影片大家就会知道,在六十年代,我们和印度国土争端一直激烈,印度当时已经有人攀登上了珠穆朗玛,而我们中国人口口声声说那是我们的国土,却从来没有登上过顶峰,登上珠峰是国家主权的问题,也是民族尊严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是在那个年代政治背景下,不得不做的事情。

这些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用生命攀登上珠峰之后,让中国主权得到了稳固,珠峰这一块的领土不再被印度人日日窥视,而他们却没有得到太多的荣誉和更好的生活。因为运动冻伤,中国登山队老队长王富洲,所有的指头都比正常人短一截,屈银华失去了十个脚趾,他们出入只能靠残疾人电动车代步。如果《攀登者》能像《我不是药神》一样,引起社会广泛的对这些登山英雄的理解和关怀,让更多的为国奉献的普通人得到重视和推崇,相信这部电影的意义远远高于他的票房价值。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