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天坛奖最佳影片!胡歌高圆圆《走走停停》魅力何在

“喜剧细糠,全员都很有梗”、“胡歌的喜剧表演再次让我刮目相看”、“这部电影让我找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由胡歌、高圆圆岳红周野芒金靖等主演,龙飞执导的新片《走走停停》将于6月8日端午档全国公映,日前在首映亮相后口碑爆棚。



影片先前在北影节天坛奖上成为最大赢家,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库斯图里卡、费翔朱一龙马丽等全体评委都把最佳影片一致投给了这部作品。


到底为什么能征服这么多人?


电影从一个35岁+的“脆皮青年”吴迪因为工作和感情失意后,返乡寻找机会开始讲起,深入展开他和父母、妹妹一家人重新相处的趣事,以及和高中女同学冯柳柳偶然相遇所引发生活起伏变化的故事。



治愈系、生活流、温暖喜剧、笑中带泪......这些标签式的好评词语已经在很多影片的宣传语汇里被泛滥使用,但往往带给人的实际感受不如预期。当遇到《走走停停》,会发觉这才真正拍出了这些气质和特点。


很多人在外要面对竞争内卷、在家要面对父母施压,《走走停停》则用一种难得一见的乐观从容与一派轻松去应对这些困境,告诉我们不如笑一笑、零内耗。


01

好久不见的轻喜剧


拍好笑的喜剧难,拍出既好笑、又有轻盈感的喜剧更难。


《走走停停》有一种可贵的轻喜剧质感,它不是令人放声大笑、冲突感极强、情绪激烈碰撞的喜剧片,不是靠组段子、编小品的生硬手段、把逗人一笑当作目的的轻浮喜剧,而是把幽默自然融入在日常琐碎的家庭情境里,渗透在角色切实的生命体验里,看得时不时让人嘴角一翘、会心一笑。



这样的轻喜剧特色,一方面来自于电影塑造的一家四口人,这组家庭群像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可爱。


比如胡歌饰演的吴迪躺在沙发上,懒到用脚趾去夹拿手机,这样一个可能我们平常在家都会做的动作,瞬间就渲染出了电影诙谐的色彩,也点出了吴迪“窝囊废”的囧态。



金靖饰演的妹妹吴双,面对纪录片的采访镜头,就算换了一件T恤,上面印有的花字内容依然彰显她不羁的态度。一件T恤就带出了笑点,同时体现了吴双反抗世俗的率真性格。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接地气的真实生活空间和细节里相互碰撞所激发出来的“笑果”,才更走入人心。



片中有一场“压饭桌”的名场面,父亲托人给儿子安排工作后准备和全家人庆祝,吴迪却不留情面把工作推掉了。父亲一听勃然大怒要掀桌,母亲立即撤离饭菜,妹妹立马按住桌子,一个个眼神对峙、一个个动作交替,看得让人忍俊不禁。


只是拍出一家人欢闹又狂野的场面引人发笑就足够了吗?这场戏同一时间就传达出了吴迪对自己理想的坚守,描绘出了一个看似威严又拿孩子没辙的中国式父亲形象,还有女儿对家庭秩序的抵抗,以及母亲和孩子之间配合默契展露出的亲情关系。



这样轻松的喜剧性建立在了真实生活样貌的基础上,又有一些离地三尺的戏剧性,最终有效服务于情节发展和角色塑造,让观众边笑边有情感的共鸣。


02

每个人都有惊喜


前不久在《繁花》里,胡歌还是那个纵横商场和情场的宝总,一转眼,他已经脱下西装革履、穿上皱巴巴的衬衫和夹脚拖,彻底颠覆形象,化身本片里的“废柴文青”吴迪。


胡歌身上那股没有被岁月湮灭的“少年气”,与这个角色非常匹配融合,他也仿佛重现了些许“李逍遥”的影子,开朗的、活泼的、有趣的、自信的,掌握了喜剧片的表演节奏和现场即兴发挥的微妙细节。


我们边看边会发现,这就是在生活里有那么点幽默细胞的胡歌,更没想到现在的胡歌还能以这样的松弛感来演绎喜剧。



时隔9年重返大银幕,时间的痕迹在高圆圆身上留下了更具成熟优雅的魅力,她所饰演的昔日校花冯柳柳,也并没有沦为仅依靠美貌吸睛的“花瓶”。


这个角色是吴迪返乡故事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从中可以看到她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想法、对工作积极认真的态度,是一个独立自我的女性形象。尤其当她独自一人手持摄像机,实际上她也是进入这部电影至关重要的“眼睛”。


如果把吴迪和冯柳柳的关系,拍成重聚后心生好感、谈了感情,那就太落俗了。他们久别重逢的情谊,有更加隐晦、细腻的处理,更重要的是拍出了他们如何一起往前成长,这才是成熟的成年人对待彼此应有的模样。



岳红扮演的吴迪母亲和国产影视剧里常见的催婚、溺爱的传统母亲形象大相径庭,她对孩子永远是正向教育,自己也活得自在洒脱。“金鸡影后”岳红身为川渝人,演川渝母亲不在话下,深厚细腻的表演功力获得今年北影节最佳女配角实至名归。


从《水浒传》的豹子头林冲到《爱情神话》追求浪漫的老乌,老戏骨周野芒的多面演技,在这一次演变为新一幅面孔:一个老是绷着脸、表面刻板的父亲,实际上有他表达爱的方式,电影更以幽默的手法解构了这样的父亲形象。


吴父喜欢吹乐器,吴母有着演艺的梦想,他们内心还都有各自的小秘密,尽管嘴上会对孩子念叨几句,也都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对父母都更加关注自我,享受自己的生活,他们没有背上“父母”的包袱,都成为了“自己”。



金靖则完全改变了以往在综艺节目里的夸张形象,生动塑造了一个非常契合当下许多年轻人精神状态的角色,她出口成刀、句句刺耳,宛若你我在网上的“发疯嘴替”,尤为惊喜。


03

这才是该给的情绪价值


看一部电影,我们会希望跟着哭,跟着笑,跟着感动,跟着领悟,而电影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真正给到这些情绪?


比如传达悲伤的情绪,有太多电影为了催泪而催泪,要么逼着角色哭天喊地,要么配上极度煽情的音乐,观众还未真正共情,银幕里的人早已泪流不止。


《走走停停》反其道而行,在处理亲人离世的场面时,反而收起了悲鸣的泪水,以克制内敛的方式,把伤痛的情绪潜藏在后劲十足的细枝末节里:比如冰箱里的最后一块绿豆冰、父亲转身的回眸、吴迪坐上母亲想买的按摩椅等。



影片故事关于人生的选择,是一个很“走心”的主题,但没有直接给观众灌输心灵鸡汤,而是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潜移默化地把其中的感想传递给我们,这才是高级的表达方式。


即便失业、理想受挫,从一线城市回流家乡,吴迪并不感到羞耻,而是懂得苦中作乐,他说“相较于找工作,寻找自我更重要”、“人不应该为了生活,而毁掉生活的目的”,这种人生态度是当下很多人难以企及且羡慕的。



这种“卷不赢、躺不平”的状态,很大原因来自于母亲对吴迪从小的鼓励式教育,让他随心做自己。


“人总是下意识选择更容易走的那条路,没有谁的生活是完美的”,如母亲所说,她曾放弃过年轻时的舞台梦想,选择了进入家庭生活,不过没有因此悔恨,反倒乐观活着,接受不完美和遗憾,也意外收获了惊喜。



所以,人生最好的活法无非就是“走走停停”,向前走累了就停下脚步,停下也未必是躺平,休息后再出发,选择走向哪条路都可以,重要的是找到平衡自洽的心态。


好比电影收尾的点睛之笔——吴迪和冯柳柳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相邻而行,他们或快或慢,或进或退,至少都在往前走着。也好比片尾曲《我活着呐》唱道:“容许事与愿违 算不算一种勇气 / 失望里捡起自己 拍拍灰走走停停”。


电影就在老吴家这样一个拒绝无效内耗的家庭氛围里,在吴迪的失望和展望里,把这些人生智慧传达给了我们,这就是我们想接收到的情绪价值。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