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对话《南城宴》导演羿坤丨大剧竞演正酣,这部古装喜感小甜剧凭什么突围?

近期,正是古装大剧集中竞演的时段。

男频大剧《庆余年2》和女频剧《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先后开播,反响持续升温、热度正酣。

不过,大剧林立的市场格局并没有影响一部中小体量古装剧《南城宴》的突围之路。

5月25日起,古装轻喜剧《南城宴》于芒果TV独家播出。这部剧由羿坤执导,王佑硕、赵昭仪领衔主演,主要讲述了热情逗趣的江湖侠女拂晓(赵昭仪饰)与冷面统领晏长昀(王佑硕饰),从相看两相厌到一世一双人的成长故事。

《南城宴》不是一部常规的古装甜宠剧。

它的喜剧风格鲜明,受众定位精准,属于一部在“甜宠+”赛道中卷出花样,类型元素突破创新的“小而美”剧集。

凭借差异化风格和反套路叙事,这部剧以小搏大,成功获得了甜宠剧圈层受众的喜爱。年轻观众将这部剧戏称为“癫剧”天花板。

在云合数据统计的平台热搜榜中,《南城宴》长期位居芒果TV热搜总榜第一。

在剧集行业马太效应愈加明显的当下,如何玩转“小而美”?《影视独舌》近日对话《南城宴》导演羿坤,请他聊一聊这部古装轻喜爱情剧的创作思路和经验复盘。他还分享了在《南城宴》创作中万变不离其宗的项目经验和心得体会,以及他从演员转编剧、编剧转导演的心路历程

以下为导演羿坤的讲述。

定调“轻喜”,破局同质化

我接手《南城宴》这个项目是三年前。

那时,甜宠剧的市场同质化问题很严重,所有的甜宠剧,好似同一个编剧编写,同一个导演拍摄,同一批演员出演。观众已对花式“转圈圈”“举高高”的套路产生了逆反心理。

这种背景下,面对一个常规的甜宠剧项目,我和改编编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寻找差异化那张关键“牌”。除了“转圈圈”“举高高”还能做什么?这个项目的方向应该往哪个方向确定?

我和编剧思索了很久,最终我们很明确地给项目做了“轻喜剧”的风格定位。

因为“轻喜剧”的剧目风格,它的受众面是广的,是有可能穿透圈层的。我们在原剧本中加了女主拂晓“失忆”的设定。这个设定给后来的“轻喜”方向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在短时间内,这种改动方案是有效的。

很难想象,如果三年前没有做轻喜的风格定位,这个剧放在今天播出,会有多惨烈。

确定项目“轻喜”的风格和方向是对的,但做出喜剧效果是难的。喜剧是最需要编剧、导演和演员高度统一、高度协调、融会贯通的风格。因为喜剧需要现场的碰撞,才能出喜剧的效果。同样一句台词对白,编剧写着好笑,导演导的不好笑,或者演员演的不好笑,这就是失败的喜剧。

我的入行的成长经历是先做演员再做编剧,再做导演。喜剧恰恰能发挥我多重影视职能从业经验的优势。

拂晓这个角色的演员选择有难度。首先,女扮男装的设定,要求这个角色扮相要英气,外形不能太娇小,演员还必须有喜剧天分,综合而言,赵昭仪是最合适的人选。

男主宴长昀的扮演者王佑硕,他的表演经验丰富,表演风格细腻动人,已经通过以往精湛的角色演绎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赵昭仪和王佑硕二人台词优秀,均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功底扎实。

我在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课,看出了演员身上具备的潜质,我认为他们与角色是高度合适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两个演员依然是最佳选择。

改编编剧常佳佳,有喜剧经验,在接手这个项目前也刚刚跟我合作过,这也是我需要她的原因。为了剧本的改编,她做了很大努力。

做喜剧的风险很大,需要临时、即兴地去调整人物表演和台词对白,这需要导演和演员、演员与演员之间的互相配合。《南城宴》的演员们都很敬业,演戏有天分,我们配合得很好。

我在弹幕上看到我们埋的笑点,观众都能get到。这比我的预期还要好。

做导演,更在意能保护演员

我之所以既有演员,又编剧、导演的职业经验,是因为市场上好剧本不多。

我为了演好角色而尝试做了编剧,又为了对写的东西负责而做了导演。其实是因为我想让我参与的项目做得好。

单凭演员,很难改变整个戏的问题。只有做导演,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让戏变好。

正因为多重职业经验,我认为,导演不是剧本的执行者,而是融会贯通,结合方方面面的创作行为。

做演员的时候,我非常清楚我希望的导演是什么样的,所以在面对这些演员时,我知道怎么给演员自信,怎么去帮助他们完成角色。

现在我自己成为了导演,最坚定的一条就是,不会为了凸显自己的风格而牺牲演员。

《南城宴》在选角过程中,我选择与角色最适配的演员。我对副导演的要求是,演员要做到同期声。因为喜剧需要现场指导,不能靠后期配音。

赵昭仪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很敏锐,她第一时间跟我沟通人设:拂晓是个很酷的江湖杀手,失忆后她一些戏显得人物太恋爱脑,这逻辑合理吗?

我给她阐述了我对人物的理解。

拂晓从冷酷的侠女杀手变成单纯可爱的小强子,人物前后的反差,不能理解为“恋爱脑”。

杀手是一种职业,并不代表人物性格一定是冷酷的,职业塑造了人物形象。而恰恰是故事中的失忆,让人从被塑造的社会形象,回到本身的性格状态。

拂晓失忆,是失掉了成长的过程,回到了她本身。这才是人物反差的内在逻辑。拂晓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她是因为阴差阳错,被师傅培养成江湖杀手。

拂晓爱上宴长昀,初恋的状态就是痴痴傻傻、轰轰烈烈、你侬我侬甚至腻腻歪歪。只要前面人物逻辑做得扎实,观众也必然会感受到爱情的甜蜜。

演员接受了我对人物的阐述。她能充分信任我,我们配合默契,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创作和表演过程。

对于《南城宴》这个剧,我对演员承诺,这个戏也许不好看,但是你一定不会因出演这部戏而感到丢人。如果最终剧目的呈现有瑕疵,那是我作为导演的工作没有做好。在表演层面上,我的想象演员们都帮我实现了。

《南城宴》是一次非常纯粹的创作体验,一次高度默契的合作,我在这部戏中遇到了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创作旅程很愉快。

“喜”和“甜”要靠人物、靠共鸣

影视创作破题的关键思路,并不是要看别人怎么做成功了,我也跟着他做。恰恰相反,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还能做什么?能不能不这样做?

做演员时,很多剧本中的人物,一生气就拍案而起,我经常会想,我怎么不拍桌子,依然能表演出我的愤怒。编剧和导演的创作思路同理。

接到《南城宴》这个项目后,我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甜宠剧,研究类型片和类型剧的套路很有必要。因为套路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市场和观众的检验。我们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套路背后的规律,从中做出反套路的新意。

在《南城宴》这部剧中,反套路的设定不是在情节和事件上,而是在人物逻辑和人物情感关系上。我没有把“甜宠”归为一个类型,《南城宴》是爱情剧,我们做甜宠剧,是要放大和强化爱情的甜蜜和宠爱的部分。

所以,剧中的人物角色“因爱而起,因爱而收”是他们的基本逻辑,不存在为了制造阻碍和戏剧冲突的反派和工具人。所谓反派人物的动机和逻辑也是打在“爱情”的点上。只是人物的爱过于偏执,剧中的人物所表现的爱:“我爱你,我不求你给我什么回报”。对于这点,我和编剧的创作理念高度统一。

人物的动机和行为逻辑能稳扎稳打,最终人物之间的爱情会变得很甜,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不是靠撒花瓣、转圈圈、撩头发这种桥段来制造“甜”。

我坚信,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题材、类型可能因为外在形式千变万化,但内在的情感和共鸣是一样的。观众想看纯粹的爱情,不是黏腻的爱,不是功利的爱,而是有一个人能无微不至,为了我放弃全世界。

比如剧中,拂晓拿出玉骨哨,宴长昀随叫随到。这在现实逻辑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在纯粹的爱情中,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满足女孩们对爱情的极致幻想,给到足够的情绪价值。

即便《南城宴》定调做一个轻喜剧,也不能不讲人物逻辑,否则喜剧就会变成闹剧。

比如,赵沅(夏宁骏 饰)这个角色,他作为一国之君,刚开始老是想溜出宫,不像皇上会干的事。

“皇上为什么要跑?”,为了使人物动机成立,我专门做了他晚上做噩梦的戏,他在宫里是个傀儡,他很孤独,没有朋友,所以他和小强子(赵昭仪 饰)好。这场戏能让观众一下子理解人物的心境

星驰的喜剧片中,人物很夸张,但观众不觉得夸张,因为人物精准地把握住了观众的心理情绪和节奏发展。

拂晓要被太后处死时,皇上没有能力救她,面对宴长昀的疑问“你不恨他吗”,拂晓答“为什么要把自己命运交到别人手上呢?因为他没有救我,我就怨恨他?”

观众喜欢这样清醒的人物。这也是我和编剧确定的主打看点,即人物之间的友情。让观众为了人物的友情感动,就成功了。

当下有一些古装甜宠剧,为了增加剧目的独特性,会刻意加一些现代化的看点或者社会话题。这或许能博眼球,能快速传播出圈。但我深知,故事和剧本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硬加的话也是假肢,故事重心也会发生偏移。

我还是想表达一些永恒不变的价值和情感,不耍花招。这样不管多久播出,观众还是能代入、共情。

目前,我现在正在创作一个社会派悬疑的网剧剧本,是一个8集的短剧。不管什么题材类型,不管长与短,都是一样的戏剧逻辑,是一样的创作方法,上述谈到的艺术规律、创作方法是不变的。

影视是一个经验的艺术,不是靠理论书籍就能完全理解的,这需要大量实践经验来积累和体悟。没有所谓的拍脑门的灵感,灵感来自于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反复思索。创作,我永远在路上。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