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选对了「郭敬明」,节目就成功了一半

原标题:选对了「郭敬明」,节目就成功了

犀牛娱乐原创

文|肉狗 编辑|朴芳

“选对了嘉宾,节目就成功了一半”,这句常被用去调侃综艺节目嘉宾选择的话,又一次在《演员请就位》上完美展现。

#郭敬明反驳李诚儒# #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说#,《演员请就位》第一期播出后,导师之一的郭敬明凭一己之力为节目贡献了两个微博热搜,不仅如此,云合数据显示,引发这两个热搜的郭敬明阐述小说《悲伤逆流成河》立意部分,创下了第一期节目的弹幕峰值。

首期节目播出后,由这两个热搜引发的微信等各类推文又刷屏了网络,为节目热度延长和进一步扩散出了不小的力。

算上这两个,再加上#沙溢把郭敬明演哭了# #郭敬明回复近照憔悴# #郭敬明近照#,截至第一期节目,郭敬明共为《演员请就位》贡献了5个微博热搜,比余下三位导师赵薇、陈凯歌、李少红的总和还要多。

选对了郭敬明,《演员请就位》不仅“赢在起跑线”,还赢得了“开门红”,最为关键的是,整个国内综艺市场里这种“嘉宾先行”的节目策划构思并不罕见,甚至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演员请就位》是成功的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只是,演艺圈明星那么多,「郭敬明」到底该怎么选?

主题先行or包装先行

提及嘉宾选择,人设符合节目主题总是第一个被拎出来重点讲解的,绝大多数节目也确实在严格遵循,借此获利的同样不胜枚举。

如与《演员请就位》类型相似的《我就是演员》。三位常驻导师章子怡、徐峥、吴秀波以及三位飞行导师于和伟、刘嘉玲、李立群,皆是观众心中的顶级实力派演员,参与竞演的嘉宾中同样不乏韩雪、任素汐、涂松岩、曹炳琨等观众缘和演技兼具的演员。

如此一来,既呼应了节目“演技竞演”的主题并使嘉宾和节目画风形成一致性,从而进一步为观众营造了沉浸氛围,也能借助这些与主题高契合的专业性嘉宾为节目制造了传播话题,《我就是演员》中单是章子怡的犀利评价就曾为节目贡献了#章子怡徐峥争论# #章子怡评价张馨予# 等超10个微博热搜。

所以,综艺节目嘉宾选择要主题先行?答案并不尽然。

《中国有嘻哈》选择吴亦凡担任导师时,《大碗宽面》还没出,吴亦凡在国内嘻哈领域和权威沾不上边,小有名气也算不上;《声入人心》选刘宪华当“出品人”时,绝大多数观众不清楚刘宪华在古典音乐方面的累积,对他的印象基本来自《向往的生活》。

同样的,相比赵薇、陈凯歌、李少红,郭敬明与《演员请就位》也没有那么契合,更直接的说,郭敬明的成绩不够支撑“导师”这个角色。

截至目前,郭敬明导演的所有影视作品没有一部豆瓣评分过及格线,即便是其口中的“中国第一部将校园霸凌搬上荧幕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豆瓣评分也不过5.9。

有趣的是,虽然不太切题,吴亦凡、刘宪华、郭敬明还是为节目创造了不俗的热度,而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节目和其自我包装的助力。

老话说“像不像,三分样”,“freestyle”、“skr”、“punchline”,吴亦凡每一季都有一个自己的主打专业词,且期期穿搭都嘻哈味十足,而《演员请就位》第一期中诸如“话剧式表演”等专业名词郭敬明也是张口就来,那份儿该有的气派足了,“专业”自然就有了。

艺能感or话题or流量

嘉宾人设契合主题聊完后,再被拎出来讲解的往往就是艺能感、话题、流量这三样,如果要把这三样排序,犀牛君认为应该是艺能感=话题>流量。

实际上,节目找艺能感or话题or流量明星,归根到底都是在找传播型明星,尤其是《中国新说唱》《这就是街舞》等借助AI算法和大数据进行嘉宾选择的节目,艺人可能产生的传播效应更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不同的是,流量明星的传播大多是从自身出发然后面向粉丝,引流效果显著,持久力和大众辐射范围却有限,但艺能感or话题明星不仅更容易产生辐射大众的传播效应,也能为节目制造更多的戏剧性看点。

郭敬明为《演员请就位》贡献的五个热搜里,#沙溢把郭敬明演哭了##郭敬明反驳李诚儒# #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说#三个皆与节目嗨点内容紧密挂钩,并为节目引发了不小的讨论量。数据显示,#沙溢把郭敬明演哭了#阅读量3.6亿,讨论量3万,#郭敬明反驳李诚儒##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说#阅读量分别达1.9亿、2亿。

另一方面,一档节目好不好看,最为关键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综艺效果足不足,而想要有亮眼的综艺效果,选择艺能感足或者话题性足的明星同样重要。

比如最近热播的《做家务的男人》《女儿们的恋爱 第二季》。厨房蹦迪、沙发瘫……魏大勋和父亲魏绍林组成的“沙发二子”为《做家务的男人》贡献了不少笑点,成了节目的主要吸粉元素;《女儿们的恋爱 第二季》方面,“话题小花”郑爽和男友张恒也承包了节目绝大部分看点,且两人间的吵闹或甜蜜互动期期必登热搜。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时候艺能感、话题、流量是杂糅的,三者皆备的明星也往往更受综艺节目青睐,如沈腾、李诞、陈赫、大张伟等。

“重复使用型”利也弊也

“关系户”风险潜存

以上两点外,部分综艺节目对嘉宾早前的综艺角色标签和关系网也越发看重,于是乎,“重复使用型”嘉宾和“关系户”屡见不鲜。

“重复使用型”嘉宾指的不仅仅是以同一角色身份出演类型相似节目的明星,如接连以夫妻身份出演《女儿们的恋爱》《我家小两口》的向佐和郭碧婷,接连以导师身份出演《中国新说唱》《下一站传奇》的吴亦凡、邓紫棋,也包括在2018年出演了《没想到吧》《野生厨房》《奇葩说第五季》等16档综艺的李诞,在今年出演了《王牌对王牌第四季》《中国达人秀 第六季》的沈腾。

李诞和沈腾会被高重复使用,原因除了上文已经说过的艺能感、话题、流量兼具,更关键的一点就是追求稳妥。两人的节目效果制造能力已经有节目和观众验证,这个目的和道理放在向佐&郭碧婷夫妻以及吴亦凡、邓紫棋这类身上也是一样。

问题是,这种稳妥往往会使节目的新鲜感和对观众窥私欲的满足打了折扣,甚至会引发观众对嘉宾的厌烦情绪,尤其是在真人秀里。

《我家小两口》《女儿们的恋爱 第二季》接连播出后,不少网友调侃向佐和郭碧婷以后完全可以靠上芒果综艺养活自己,结婚一段时间后上《妻子的浪漫旅行》,再带着向太上《我最爱的女人们》,怀孕了去《新生日记》,孩子长大了去《一路成年》。

“关系户”也分两类:嘉宾的“关系户”、节目的“关系户”。

嘉宾的“关系户”最典型的就是《中餐厅第二季》,赵薇和苏有朋是多年好友兼荧幕情侣,赵薇与舒淇是闺蜜,舒淇与白举纲是好朋友,后续请来的张铁林又是赵薇和苏有朋在《还珠格格》里的“皇阿玛”。

节目的“关系户”,未换血更名的《奔跑吧兄弟》和爱奇艺《奇妙的食光》都算是典型。《奔跑吧兄弟》最初的合作方里有华谊,而李晨、Angelababy、郑恺和陈赫都是华谊艺人,《奇妙的食光》的六位店员都是爱奇艺《偶像练习生》出身,小鬼王琳凯更是爱奇艺子公司果然天空的签约艺人。

就这三档节目来说,使用“关系户”确实存在不少利处,《中餐厅》里嘉宾之间的关系不仅成了节目的一个强看点,也造就了不少真情流露的感动瞬间,《奔跑吧兄弟》启用李晨、Angelababy、郑恺和陈赫不仅满足了合作方的需求,节目播出后四人也贡献了不少话题看点。

必须注意的是,“关系户”想发挥正向效用是有前提的,《中餐厅》《奔跑吧兄弟》《奇妙的食光》三档节目的“关系户”间既熟悉也容易产生戏剧性化学反应,而且“关系户”里都有具备艺能感、话题或流量的明星。

选「郭敬明」的方法论可借鉴,但最后还要再说一句,综艺选角到底还是一门玄学,未知多过可知,要学会选出「郭敬明」,也要学会抓住意料之外的「黄晓明」。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