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陪马云吃米其林路边摊,泰国首富家族第二代掌门背后的百年家族史……

一月刚过,马云闪现泰国,虽然低调,但还是成为泰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先是观看了泰拳比赛,甚至还手痒跟人比划了几招。

随后,又去了曼谷著名的路边摊小店就餐,和传奇店主老太太Jay Fai合影。

这家店可以说是大名鼎鼎的网红店,2017年,这家路边摊小店被《曼谷米其林指南》选中,摘得米其林一星。

有了米其林的荣誉加持,这家店名气越来越大,也成为无数人旅游时的打卡地。

这家店菜品多以海鲜为主,最著名的菜品是蟹肉蛋卷。

而这家店的店主Jay Fai的人生经历也堪称曲折。

只读到小学四年级,然后学做裁缝,裁缝生意很差,又转而开路边摊小店,一开就是三十多年,熬到如今成名。

▲ 年轻时的Jay Fai,脸上的大痣让她的长相非常有辨识度。

▲ 直到如今,她仍然坚持用木制炉灶做菜,方便食客观看她的做菜过程。

而陪马云一起出现在路边摊的人,可不是普通人,而是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吉人和其韩裔夫人Marisa。

▲ 谢吉人夫妇与马云、Jay Fai的合影。

而谢吉人是谁呢?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正大集团老板谢国民,而正就像韩国人的生活离不开三星一样,对泰国人来说,虽然没到垄断的地步,但正大集团也是泰国一个绕不开的存在。2022年的泰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首富头衔便花落正大集团的谢氏兄弟家族。

细分到单人富豪榜,前六席中更是被谢氏四兄弟稳稳占领。

▲ 泰国前六名富豪是:谢国民,也就是陪马云逛路边摊的谢吉人的爸爸、苏旭明、Sarath Ratanavadi、谢中民、谢正民和谢大民。未上榜但也是著名的泰国富豪兼政治家他信,我们也写过这里可回顾。

如果你不太熟悉谢氏兄弟家族,那他们经营的正大集团你一定有所耳闻。

从日常购买的肉类食物到90年代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的《正大综艺》,都是正大集团的产业。

▲ 《正大综艺》片头。来源:b站“中庸电视”。

整整百年前,这个来自中国广东的华裔家族扎根泰国,关于他们家族的科普和八卦近年来也在中文互联网上流传,但其中也有不少误传和错漏。

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扒一下这个华裔巨商家族是如何从一家小小的种子店演变成产业遍布全球、资产高达百亿美元的商业帝国,以及公众不太熟知的谢家第四代继承人们……

潮州兄弟闯荡曼谷

和绝大多数泰国华裔富商家族的创始人一样,他们都来自中国广东。谢家也是如此。

潮州人谢易初是家中老大,十五六岁时,地主父亲因抽大烟去世,家道中落,为了供养学习成绩好的二弟上学,他需要多多赚钱。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兴起,而汕头青年谢易初则开始闯南洋,他到泰国曼谷投奔亲戚,卖菜种攒钱,2年后在唐人街开了家名叫“正大莊”的菜种店。

▲ 最初的正大莊店铺。

凭着勤奋和聪明头脑,种子店生意越来越红火,谢易初于是从老家叫来三弟谢少飞来帮忙。

▲ 谢易初。

▲ 谢易初(左)和三弟谢少飞(右)。

当时的泰国,一片安逸。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即日军偷袭珍珠港),泰国和中国的海上通道被堵,担忧生意的谢易初来到马来西亚,没想到马来西亚随后也被日军占领,他被困在当地,曼谷的生意靠着三弟谢少飞打理。

战争结束后,谢易初回到泰国,没待多久又去了汕头,开了一家菜种公司,还在当地的农场专心进行品种改良。

谢易初的四个儿子们便是开头提到的成为泰国富豪的谢正民、谢大民、谢中民和谢国民。

▲ 从左至右:谢国民、谢正民、谢大民和谢中民。

网上也有一种未被证实的传闻称,谢易初有六个儿子,名字中间的字分别是“正,大,中,华,民,国”,老四和老五早夭,剩下的四个儿子才叫“正,大,中,国”。我们对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存疑,首先,所有泰国媒体的报道中均未提到这一点;其次,谢国民在《日本经济新闻》专栏中讲述自己家庭和童年时,也称自己家是四兄弟。

谢易初自己在汕头埋头工作时,也让儿子们回到中国读书。

谢正民和谢大民被送到四川读书,谢中民也在中国读书,而后来继承家业将正大发扬光大的小儿子谢国民11岁时,也在父亲的要求下回到汕头读书。

▲ 在汕头读书,还戴着红领巾的谢国民。

在那之前,谢国民会说潮州话,也会说泰语,中文只学过一年,但并不识字。

据谢国民自述,1952年,他插班读了小学四年级。不过按照出生日期,当时他13岁,从他11岁到汕头,似乎有两年的空白期。

总之,在汕头上小学的谢国民,开始拼命学习中文。那段时间,他的班主任陈诗馥鼓励他融入同学中,帮他补课,谢国民对陈老师始终心存感谢。

▲ 前排中央女老师便是班主任陈老师,二排左一的男生是谢国民。

在汕头上到初一时,谢国民转学到广州,又学了点广东话,没待一年又转学去了香港,学习英语。

父亲谢易初希望谢国民在香港学好英语,然后去澳洲学习农业,再回到家里帮忙。

但多年来辗转多地的谢国民厌倦了这种生活,不想去远方留学。谢易初对他说:“不学习的话就去工作吧。”于是,刚满18岁的谢国民终于又回到了泰国。

四子谢国民:从失业到接班人

在谢易初在中国钻研种子品种改良的这几年中,他的三弟谢少飞将正大莊经营得有声有色。

50年代初,谢易初的大儿子谢正民、二儿子谢大民从四川求学归来,帮助三叔打理生意。

1953年,谢正民将公司名改为“卜蜂集团”,创办了饲料事业,计划将公司业务拓展成以农业为主。

等到50年代末,18岁的小儿子谢国民回到泰国,卜蜂集团已经初具规模,在父亲的要求下,他从最底层做起,包括擦桌子、收钱等各种杂活。

后来,20岁出头的谢国民在偶然的机会下,进入与泰国政府合营的合作社公司工作,负责鸡鸭禽蛋的出口业务。在这段时间,谢国民学到了一些企业基本的运作和管理方法,也试图解决当时泰国家禽初加工的效率问题。

▲ 年轻时的谢国民。

好景不长,正当谢国民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中苏关系恶化,为了偿还苏联的对华援助款,中国无奈之下,只能大量出口农产品,使得鸡蛋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这击垮了合作社公司,面对这种局面,谢国民一筹莫展。随后,泰国政府解散了合作社,谢国民失业了,他只能灰溜溜回到家里,此时他25岁。

回到家里时,卜蜂集团已经是拥有200多名员工的公司了,大哥谢正民任董事长,二哥谢大民任总经理。

谢大民主动提议把总经理的位置让给四弟谢国民,自己则专心扩展贸易和经营工厂业务。

▲ 25岁被任命为总经理的谢国民。

就这样,谢国民开始负责公司的饲料业务。大哥谢正民给他充分的自由,几乎不做干涉。

谢国民在合作社学到的经验此刻终于派上了用场,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谢国民也意识到,公司到了要转型的时刻。

一直以来,卜蜂集团都是家族企业,谢易初、谢少飞兄弟、谢易初的四个儿子们把公司从小做到大,但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必须引进外界的专业人才,家人远离直接经营。

于是,谢国民一一劝退参与公司业务的姐姐们,也狠下心劝大嫂放手,理由是:“无论你怎样牺牲自己,为公司奉献,别人还是会对你产生怀疑,因为你是董事长夫人。”

▲ 大儿子谢正民和妻子。

▲ 谢国民大嫂虽然退出了公司的直接经营,如今年事已高,也会参加一些公司的公益活动。

谢国民对家族成员的补偿,是让他们成为股东,拿优越的待遇。

这个决定也得到了谢国民哥哥们的认可,1969年,30岁的谢国民被大哥谢正民任命为公司总裁,正式成为公司的“一把手”。

随后,卜蜂集团从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企业引进适合生产的种鸡,逐渐建立起从上游的饲料生产到下游的鸡肉加工的一条龙生产体系。

慢慢地,公司业务遍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几乎覆盖了整个亚洲。

▲ 90年代与日本明治乳业合作。

▲ 90年代进军泰国电信业,创立True电信集团,目前是泰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也会跟有线电视台合作影视,爱看泰剧的朋友们了解。

▲ 80年代末,卜蜂集团拿下7-11便利店在泰国的代理权。7-11在泰国有多普遍,旅游过的都懂,泰国人的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7-11。

唯独一处,是谢国民最大的遗憾,就是中国大陆。

谢国民始终记着父亲谢易初的叮嘱:“你要做好回家乡的准备。”

等待多年的时机,终于到了。

1978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第二年,阔别中国大陆20多年后,谢国民终于回到了广州。

当时,他经过多方打听,联系到了当年汕头的班主任陈老师,见到陈老师一家三口挤在小小屋子里生活的谢国民,给她买了一套新公寓。随后每次去汕头,谢国民都会探望,直到陈老师已经90多岁高龄,两人依然保持着联系。

▲ 阔别20多年,再次相遇的陈老师(中)和谢国民(右)。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被划为经济特区,虽然当时深圳还是只有几万人口的小渔村,但谢国民坚信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成功,经济特区蕴藏着巨大的机会,他决意投资。

卜蜂集团在中国使用“正大集团”的名称。经过长时间的业务洽谈,1981年,正大集团获得了“第0001号”营业执照,成为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

▲ 正大集团的“第0001号”营业执照。除了最初的农业,如今正大集团的业务领域还涉及零售、电信、房地产、工业、制药业和金融业。

同年,正大集团就在深圳开工建厂,从饲料工厂到养鸡场、养猪场,开始了一条龙生产体系。他们把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专业人才带到中国,客观上,确实为当时中国的饲料养殖和家禽产量提升做出了一定贡献。

谢国民和正大集团,真的在中国做了很多事。

不得不提的是,曾是中国一代人记忆的经典节目《正大综艺》,也是谢国民创办的。

改革开放后,常去中国出差的谢国民发现,国内的电视节目有点无聊,于是就想在中国制作出有趣又有意义的电视节目。

他找到了中国台湾著名的电视制作人翁炳荣,早年卜蜂集团在中国台湾发展业务时,两人相识,成为好友。

▲ 谢国民谈翁炳荣。

谢国民在中国香港和上海成立了电视节目制作中心,邀请翁炳荣担任董事长,做出来的节目就是《正大综艺》。

这种通过聊天方式介绍世界风土人情的电视节目,对当时的中国观众来说非常新鲜。

▲ 泰国篇,介绍泼水节(宋干节)。

▲ 埃及篇。

▲ 意大利篇。

▲ 澳大利亚篇。以上四幅动图来源:b站“春天的日光”。

《正大综艺》的主题曲《爱的奉献》由翁炳荣作词,女儿翁倩玉演唱。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