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上野千鹤子:反正,我这辈子都是从不偷懒地活着

身为一个活跃的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这个名字几年一直在中国的图书市场暗暗地升温,应映中国女性力量的增长,渐渐成为新时代的女性宝典。

而上野千鹤子真正在内地走红,声名响彻,还得说是到了74岁这一年,她因为一场与三位中国女性的对谈,第一次大范围地在中国互联网上彻底走红、出圈。

在这场非常具有争议性的对谈中,中国网民第一次对真正的女性主义者有了认知,也明了全嘻嘻所代表的中国新一代精英女性所抱持的人生观里极度的无知和极端的利己,而对宠辱不惊的上野千鹤子充满好奇和敬意。

▲ 虽然对谈内容一言难尽,但至少是个成功出圈的营销。

但网络就是这样,舆论风向转得飞快,前一天还夸你,后一天就骂你。网友的情绪和意识容易被带着走。

2月底,日本杂志《周刊文春》爆料上野千鹤子已经和著名历史学者色川大吉结婚,标题中还称她为“独身教主”,这是很容易引起争议的,毕竟生活中鼓励女性独身自由的女教授暗地里结了婚,这个故事也是挺反讽的。

▲ 《周刊文春》关于上野千鹤子结婚的报道。

新闻中还爆料上野千鹤子插足了著名历史学者色川大吉的婚姻,两人的婚外情已经持续了20多年。

▲ 色川大吉。

消息一出,众人愕然。

上野千鹤子明明说过自己对婚姻没兴趣,怎么背地里却悄悄结婚了呢?

沉默了20多天后,上野千鹤子在杂志《妇人公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15个小时的新娘》,解释了结婚的缘由。

色川大吉当时已经96岁,身体极为虚弱,几乎无法出行。

妻子早几年已经去世,唯一的儿子也没有联系,色川大吉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独居老人。

与色川大吉相识多年的上野千鹤子,在他临终前帮助处理各种医院、银行手续时,总是因为关系为非亲属而遭到各种拒绝和困扰。两人商量过后,决定结婚,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亲属关系,以便上野千鹤子帮助色川大吉处理身后事。

▲色川大吉和上野千鹤子在2021年八岳山庄的合影。上野千鹤子原本住在东京高级塔楼里,但因为疫情缘故,她这几年一直住在郊外的别墅中,时常会去看望照顾色川大吉。

上野千鹤子递交结婚申请书15个小时后,色川大吉便去世了。

在研究了十几年关于“老年独居介护”的课题后,上野千鹤子在这场“15个小时的婚姻”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日本家庭主义至上的思想对老年独居弱者的不便与不公。

在“北大女性争议对谈”和“结婚事件”后,我们终于有机会聊一聊上野千鹤子在热搜背后的更多故事……

父权制家庭中的女儿

1948年,上野千鹤子出生于日本富山县。父亲是一名曾在伪满洲国工作的内科医生,母亲是全职主妇。上野千鹤子是家中独女,此外还有一兄一弟。

▲上野千鹤子和父母。

考大学之前,上野千鹤子按部就班地听从父亲安排,就近上学读书。

但面临报考哪所大学的问题,上野千鹤子第一次和父亲的想法产生了冲突。

她想去更繁华离家更远的东京大学,而父亲想让她在当地继续念书,并对她说:东京不是女孩一个人该去闯荡的地方。

后来,上野千鹤子自作主张,跑到哥哥居住的关西地区,参加了京都大学的入学考试,并在1967年顺利就读京都大学文学部。

▲高中毕业时的上野千鹤子。

许多年后,上野千鹤子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家庭:一个唯我独尊的大男人主义者的父亲;一个辛勤劳作、整日抱怨却对孩子说“要不是有你们,我早就离婚了”的母亲,和冷眼旁观、发誓绝对不要成为母亲这样的女人的自己。

身为家中独女,上野千鹤子承认父亲是爱自己的,但那种爱,是对待宠物般的爱:你只要可爱就够了。

▲ 上野千鹤子和父亲的车。

小时候,上野千鹤子被父亲送去学日本舞,因为当时流行这个,适合女孩子,很优雅。

▲ 学习日本舞的上野千鹤子。

▲ 上野千鹤子和母亲。

父亲为两个儿子铺好了未来从医的道路,而10岁的上野千鹤子问他希望自己以后做什么时,父亲的回答是:你要做一个可爱的妻子哦。

在很多年后的2019年东京大学入学式演讲中,上野千鹤子说道:

从小到大,所有人都希望女生“可爱”。然而,“可爱”算什么魅力?可爱的潜台词就是被疼爱、被选择、被保护。暗含了绝对不会威胁到对方地位的顺从意味。

所以,18岁的上野千鹤子无论如何也要逃离家庭。远赴京都大学念书,就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

▲大学时期的上野千鹤子。

初入大学校园的上野千鹤子,正好赶上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羽田事变”。

运动起因是当时正值越战时期,学生们呼吁反战,抗议美国利用日本的机场和医院攻击越南。

1967年10月,日本时任首相佐藤荣作准备在羽田机场登机出访越南,前来阻止的学生们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导致一名18岁的京都大学学生山崎博昭死亡。

▲“羽田事变”现场。

▲ 京都大学校内报纸刊载关于山崎被杀害的新闻。

▲ 悼念山崎的仪式。

后来,上野千鹤子参加了两次纪念山崎的游行活动,而在看似正义平等的游行活动中,她敏锐地发现了当中对女性的歧视。

虽然嘴里喊着解放和自由,但那些男学生和所谓的男性政治家们没有任何区别。他们只把参加游行的女学生视为“包饭团的女人”,还在私底下管那些和男性关系活跃的女生叫“公共厕所”。

上野千鹤子在京都大学陆续念完了本科、研究生和博士(后来退学),开始努力找工作。

上野千鹤子发现,80%的招聘要求中,都指定要男性,留给女性的工作,几乎都是服务员、女招待或者收银员。直到投出第23份申请,上野千鹤子才获得京都平安女学院短期大学的讲师工作。那一年,她已经30岁了。

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

三十岁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上野千鹤子,用教书和写书展开了自己的人生。

上野千鹤子开始了她的女性学的研究,并在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性感女郎大研究》。

颇具煽动性的敏感书名,一度让上野千鹤子的父母不太舒服,觉得“为什么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出了这么一本书”?

但后来,上野千鹤子的母亲私底下买了很多书送给亲戚朋友,还解释说:别看书名是这个,其实是正经书。

同年,上野千鹤子还编了一本叫《读懂家庭主妇争议》的书,开启了以家庭主妇为研究对象的课题。

在书中,上野千鹤子从欧美引入了“无偿劳动”的概念,指出,主妇在家中做的家务、看护、育儿等工作放到经济市场中,是可以获得报酬的,而在家庭环境下,这种劳动变成被迫的无偿劳动。

而令人惊讶的是,猛烈反驳上野千鹤子这一论点的人,正是那些家庭主妇们。

她们辩称自己做的家事“不能用钱来换,是发自内心的爱的行动,是有价值的。”

上野千鹤子的思想太超前了,在上世纪80年代的保守日本社会,对于当时的绝大部分女性来说,结婚生子,伺候丈夫,做家庭主妇就是人生的终点,就是美满。当有人告诉她们,你们在家庭中做的一切劳动,其实是可以获得报酬的。

这样的事实,对她们来说,是对自身以往的否定,所以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情感上,都让她们无法承受甚至无法相信,所以她们只能用“我付出的是爱”这种理由来解释,蒙蔽自己。

那么,如果把家庭主妇做家务和照护的劳动,按照市场最低时薪来算,能够产生多大的经济价值呢?

2020年,根据美国《纽约时报》的一项计算来看,全球范围内,这些女性的收入高达10.9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比2018年全球盈利最多的前50家公司赚取的资金加起来都要多。

而这些女性在家中的无偿劳动换算下来的收入,却从未被包含进任何国家的GDP数据中。事实上,全世界经济之所以能平稳运行,背后正是有这些无偿劳动和女性的付出。

▲根据联合国妇女署从全球83个国家中统计出的数据表明,用于无偿照护和家务的时间,女性比男性多2.6倍。只要想一想,有多少男性为了逃避做家务宁可在公司耗着不走,有多少男性到了家不愿回宁可在车里坐着玩手机,就能明白这个数据有多真实和残酷。

如果有一天,女性拒绝做这些无偿劳动,社会将变成什么样?

真的有一个国家的女性尝试这样做了。

1975年10月24日,为了抗议社会中的性别歧视,90%的冰岛女性选择罢工。那一天,她们拒绝工作、做饭和照顾孩子,涌上街头为争取平等权益而集会。

▲集会现场。

那一天的冰岛,几乎完全瘫痪。银行、商店、学校等场所被迫关闭,父亲只能带着孩子去上班,一切都是乱七八糟。

当时参加街头集会的还有一位45岁的中年女性维格迪丝·芬博阿多蒂尔,她是一家剧院的艺术总监。

5年后,她竞选总统,并成功击败其他三位男性竞选人,成为冰岛乃至欧洲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

▲ 维格迪丝说,那天她和所有站在广场上的女性一样,都感受到巨大的力量和无比强烈的团结感。

她后来回忆说:那天发生的事情是冰岛妇女解放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这件事,我永远也不会成为女总统。

集会事件爆发后,冰岛政府后续通过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法案。直到今天,冰岛都是全球男女性别差距最小、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全球性别平等指数”,冰岛位列第一。这个指数从“女性经济活动参与度”“女性政治活动参与度”“女性受教育水平”“女性健康与生存状况”四个维度来评估,指数越接近数字1,说明该国家的性别平等水平越高。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冰岛,芬兰,挪威,新西兰和瑞典,北欧国家占了四位。

由此形成鲜明对比的,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性别平等指数”显示,日本排名第116位,是发达国家中的最后一名。

▲ 日本在发达国家中垫底,中国排名第102名。倒数第一名是排名第146位的阿富汗。

现今的日本社会,女性地位尚且如此低,更何况是三四十年前呢?

话题回到上野千鹤子。

1988年,华裔女歌手陈美龄引发了日本社会著名的“美龄论争”。

▲ 陈美龄出生于中国香港,1972年,17岁的她来到日本发展,没想到一炮而红,于是留在日本发展事业。

▲ 陈美龄在日本发行的唱片。

▲ 1986年初,陈美龄和自己的经纪人结婚。

事情其实很简单,陈美龄刚生下儿子不久,为了不耽误工作,就带着儿子一起去电视台工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 陈美龄和儿子。

反对者称陈美龄此举是不敬业,你要么在家带孩子,要么专心工作,怎么能带着小婴儿去工作。

而支持者则认为政府应该借此改善育儿环境,并真正落实育儿假法案。

▲ 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职业女性究竟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的论争,被称为“Agnes争论”。Agnes是陈美龄的英文名,用当事人名字来指代这场舆论争论。这甚至还成了当年的社会流行语。陈美龄欣然前往“流行语大赏”颁奖现场领奖。后来,陈美龄带着孩子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顺利毕业。

当时,陈美龄的支持者中,就包括上野千鹤子。

多年后,两人在对谈节目中相遇,陈美龄特地撰写文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