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亲爱的客栈》为何一点都不“亲爱”了?“慢生活”下弥漫着焦虑

原标题:《亲爱的客栈》为何一点都不“亲爱”了?“慢生活”下弥漫着

最近,《亲爱的客栈》第三季播出,这档此前以民宿、治愈为主打的慢综艺,前两季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但这一次,网友的评价却画风一变,很多人都表示这一季《亲爱的客栈》一点都不“亲爱”了。

是什么原因让这档本该温馨的综艺节目,被观众如此抵触呢?

从网友评价可看到,这一季节目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以至于“充满紧张和斗争”。

本季《亲爱的客栈》一反过去的治愈系,不仅宣传标语从“慢下来,去生活”变成“滚烫的人生”,在规则中也创造性地加入经营指标,要求做到业绩10万,变成了职场竞争类的节目。

为了完成节目组的任务,担任老板的刘涛也“霸道总裁”上身,对员工严格要求,不管是早餐还是管家服务,都要进行评分考核。严苛的规定以至于矛盾丛生,林心如因为简历填得太随意就被刘涛严肃批评,充满职场的火药味,处处弥漫着焦虑感。

这样的节目已经完全脱离了“慢生活”的基调,但目前来看,固有观众群并不买账,直言一直跟到第三季就是因为很慵懒、很惬意、很放松的状态。

那大家又为什么喜欢“慢生活”的状态呢。

最近几年,“慢生活”这个概念被大面积引入到综艺中,比如湖南卫视的王牌综艺《向往的生活》,一群明星回归田园,一个蘑菇屋,几只狗几只家禽,大家亲手做饭、招待亲友,远离了工作的繁忙和城市的喧嚣,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却极受观众欢迎。

这种轻缓温馨的节目,之所以受观众喜爱,就是因为它诠释了“慢生活”的理念。

大众现在的生活状态都十分紧绷,职场、家庭压力都很难缓解,看看节目变成了一种放松的方式。

虽然“慢综艺”缺乏激烈的冲突看点,不以撕逼、竞技为主,但它迷人的正是那种温馨感,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乌托邦一般的存在。

然而,国内综艺的一大乱象就在于,大规模的模仿和复制。2017年,《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等一系列慢综艺走红后,国内便涌现了各式各样的慢生活综艺。

同样以明星餐厅为卖点的《忘不了餐厅》、《完美的餐厅》、《奇妙的食光》,以明星田园生活为主的《哈哈农夫》《野生厨房》,和《亲爱的客栈》相近的《青春旅社》《嗨!室友》等,大量同质综艺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相似节目的涌现,给这些初代节目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各个平台、制作团队为了争抢流量和热点想破脑袋,怎么样做出差异化,做出自己的特点好成功突围,已经成为策划团队首要考虑的问题。

今年夏天,《中餐厅》第三季围绕黄晓明展开的话题,让很多人看到了新的契机。原本也是慢节奏为主的《中餐厅》,就是在设置任务后,由于新任店长黄晓明的性格问题,通过极高的讨论度和“明学”出圈,成为爆款。

在慢生活中适当引入矛盾和焦虑感,似乎成为新的潮流。而《亲爱的客栈》此次转变为职场竞争化也是正常调整。

可是,这样的调整,真的合理吗?

从目前观众的反馈来看,这种模式或许短时间内,能得到不错讨论度和热度,但并不能长久。从评论中就可以看到,大家看综艺就是为了放松,现在军事化规范化酒店管理本身并没有错,但那是职场综艺节目,在民宿中这样改变,会让人感觉看着很累、很紧张。

节目嘉宾产生矛盾,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来讨论并站队、声讨。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综艺模式,因为大众本身生活已经十分焦虑,再投入到这样的节目中,更容易疲惫,最终只能昙花一现。

像《中餐厅》在靠着“明学”短时间内爆红刷屏后,很快就随着大家的兴趣消失而回归沉寂,收官时也没有引发太多水花。

所以目前的“慢生活”综艺转型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职场竞争化是很好的尝试,但并不完美。

如今的综艺创新,其实还是围绕主题来改变更好一些,既然是慢综艺,还是尽量规避焦虑感。如果真的要走职场竞争的模式,倒不如放弃《亲爱的客栈》这个IP,因为这个节目的固有观众是抗拒这种高压模式的。

像最新律政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就是不错的模式,喜欢看职场竞争的观众是有的,但还是尽量做到和慢综艺分离比较好。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