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
-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参考资料:1、《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张帆欲去仍搔(sāo)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君,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张帆:挂起帆来。欲去:准备离去。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zūn)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héng)州。
歌声:席间歌女劝酒的演唱。樽前雪:指江上的浪花。离恨:离别的遗憾。衡州:今湖南衡阳。
参考资料:1、《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君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骊歌”,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歌声”就是歌妓所唱。“歌声频为行人咽”,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记著樽前雪”。“雪”为“雪儿”省略,而“雪儿”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雪儿歌”,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离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满载”,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连,也同作者《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君,耿耿客孤发”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参考资料:1、谷玉婷编著.宋词三百首详注: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4:第222页 - 背诵
-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赏析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君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骊歌”,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歌声”就是歌妓所唱。“歌声频为行人咽”,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记著樽前雪”。“雪”为“雪儿”省略,而“雪儿”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雪儿歌”,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离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满载”,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连,也同作者《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君,耿耿客孤发”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展开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情别绪融贯到对逝日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推想中,别有一番风味。
上片“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起句点出主旨。“张帆欲去”是写客观情境,点明即将启程的事实;“仍搔首”是写主观心境,表现出词人不愿离去、依依不舍的心情。“更醉”一句则更进一步,将词人面对离别的复杂和痛苦心理用“君家酒”三字表现出来,含蓄而深切。面对好友的浓挚别意,他只能一杯接一杯地饮下苦涩的酒。联系词人流亡的背景,便更能体会“酒”字中所包含的深意。“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这两句中的“吟诗”与上句的“酒”相呼应,暗以过去与友人赋诗所饮的酒与今日所饮别离苦酒作对比,颇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的沧桑和沉痛感。词人与友人日日饮酒,期盼春天的到来,好对美景吟句赋诗,谁知“桃花开后”,春满人间的时刻,他们却要话别了。“及至”和“却”的转折,使字里行间饱含着恨别之意。
下片“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词的下片与上片对应,仍写饯别的宴会。上片侧重写饯别之酒,此处着重写离别之曲。这里的“歌声”是歌妓所唱,“频为行人咽”,此时,词人只觉得耳中歌声幽咽,如泣如诉。这一方面是因他心有所感,另一方面则是指歌伎伤感于这场别离,因而也为之动容,唱得声音都哽咽起来。正因为如此,这首歌曲也在词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才会有“记著樽前雪”的说法。“雪儿”本为隋朝末年李密的歌伎,因善于填词而著称,后常用来指代歌伎。词人因歌声的感人而铭记这位歌伎,实则是说要记得这场别离和饯别的友人,不直言他对友人的惜别之意,情意却更显浓厚。“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酒醒”承接上阕“更醉君家酒”,同时暗含因“歌声”而醉的意思。这两句是想象之笔,此时作者还处于沉醉之中,却开始想象“明朝酒醒”的事,这种对未来的设想与上阕对过去的回忆一样,都从不同时空的角度加强了词人的恨别之情。早上酒醒之后,他早已远离了友人,在湘江上随舟漂流,息息不止的江水,载着满船离恨,将他送至衡州。
因两人所处的特殊境遇与时代背景,使这首词超越了一般的送别词,容纳了陈与义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系列感怀和情绪,在具备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的同时,又大大增加了词的容量和境界。
折叠 -
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绍兴年间,历任兵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湖州,擢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拜参知政事,明年以疾卒,年四十九。《宋史》有传,长于诗,创简斋体。方回认为与义继黄庭坚、陈师道之后,并为江西派之三宗。有《简斋集》十卷,《无往词》一卷。…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原文,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翻译,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赏析,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阅读答案,出自陈与义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789.html
诗词类别
陈与义的诗词
- 《感怀》
- 《题水西周三十三壁二首》
- 《别大光》
- 《拜诏》
- 《出山宿向翁家》
- 《九月八日登高作重九奇父赋三十韵与义拾余意》
-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二首》
- 《和若拙弟得陪游后园》
- 《墨戏二首·兰》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