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亭

作者:林景熙      朝代:
溪亭原文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溪亭拼音解读
qīng qiū yǒu
shàng tíng
gāo shù yuè chū bái
wēi fēng jiǔ bàn xǐng
háng chuān 穿 luò
xián zuò shù liú yíng
chù
dēng yuǎn tī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林中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

清秋有馀(yú)思,日暮尚溪亭。
日暮:黄昏。溪亭:临溪水的亭子。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yíng)。
萤:荧光。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tīng)。
汀:水边平地,小洲。

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溪亭,指临溪水的亭子。唐张祜《题上饶亭》诗:“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 宋李清照《如梦令》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半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月上高树,周围一片冷清幽寂。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正说明他感慨至深。

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百无聊赖,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参考资料:
1、《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1449-1450页
背诵
秋日散心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溪亭赏析

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溪亭,指临溪水的亭子。唐张祜《题上饶亭》诗:“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 宋李清照《如梦令》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半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月上高树,周围一片冷清幽寂。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正说明他感慨至深。

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百无聊赖,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展开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五言律诗。

首联“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说秋日的夕阳已薄西山,溪亭里的我心绪万千,其中的“馀思”便点明题旨,表明诗人对已经灭亡了的故国的殷殷思念。

颔联“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意思是说微风吹过,酒意半醒,抬头一望,一弯洁白的初月,斜挂树巅。状写半醉半醒之态,正说明诗人心绪怆然,“余思”缠绕,无法遣怀而不得不借酒浇愁,希望酒力能暂时消去心中的悲愁。

颈联“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写作者独自在林间漫步,闲逛之后,坐在地上,数看空中的流萤以打发时光。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闲居寂寞的日常生活,然而这平凡的场景中却蕴含了深刻的内容,流露出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心态。诗人才华横溢,渴望事业有成,但故国已经沦亡,自己宁愿选择数流萤来打发时光的生活,也不愿在异族他朝的政权中谋得一席之位,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在尾联中,诗人又精心描绘了一幅凄凉孤寂、萧索落寞的景象。“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不知何处传来悠悠渔歌,但见远方岸边的孤灯,若明若暗。这两句使得全诗意境更为凄幽辽茫,诗人流露出顾影自怜、流浪漂泊的伤感。

全诗表达感情含蓄委婉,诗人通过对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选择和描绘,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语意委婉,情韵深长。

 

折叠

创作背景

自南宋灭亡之后,林景熙饱尝亡国之痛,他持节自守,隐居家乡白石巷。誓不与异族合作,常以诗抒发郁结心中的亡国之恨,以眷怀故国。《溪亭》即是诗人徙倚溪亭、观览秋景,怀想旧君故国而作。

作者介绍

林景熙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详情

溪亭原文,溪亭翻译,溪亭赏析,溪亭阅读答案,出自林景熙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413.html

诗词类别

林景熙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两性霉素b阴泡腾片怎么用两性表面活性剂明星的照片跟迅雷一样的下载工具中国明星美女排行榜95后小鲜肉明星名单迅雷beta内测版杨幂赵丽颖郑爽刘亦菲佟丽娅两性畸形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