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吟
-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节妇吟赏析
张籍诗鉴赏,唐诗鉴赏,古代诗词鉴赏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炙手可热。 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韩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引诱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头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颇有微辞,含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凌空而来,直接点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上看,是感师道的知己;若往深一层看,话中有话。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激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 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收柬,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这首诗富有民歌风味,用笔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动人,李师道读了,自然也就奈何不得。…展开张籍诗鉴赏,唐诗鉴赏,古代诗词鉴赏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炙手可热。 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韩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引诱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头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颇有微辞,含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凌空而来,直接点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上看,是感师道的知己;若往深一层看,话中有话。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激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 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收柬,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这首诗富有民歌风味,用笔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动人,李师道读了,自然也就奈何不得。折叠 -
- 张籍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中后期诗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且因二人“乐府诗”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节妇吟原文,节妇吟翻译,节妇吟赏析,节妇吟阅读答案,出自张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28377.html
诗词类别
张籍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