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开元盛日
-
嘲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澹,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嘲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我小时候到过京城宫中的凝碧池,于是写下了当时所见。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北宋盛世之时,皇宫里栽满了桂树,月光下树影重重。桂花香飘十里,枝上的桂花小巧玲珑。后来京城陷落到金人之手,想起当时的景象,真让我悲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后,只有桂树静静地伫立在深宫之中。只为天姿冷澹,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只因桂花天生不够秾艳,秋风的熏陶使它酿就彻骨的浓香。它却徒然模仿红蕉,偷偷将叶里的花染成鲜艳的红色。桂花好像道人衣着随意,这是它自身香气的本色。只怕是因为处境凄凉,它借酒浇愁使脸色酡红。 -
尝:曾经。京师:指北宋故都开封。禁中:皇宫内。天上:指皇宫之中。花:指桂花。月殿:月宫。借指皇宫。桂影重重:传说月中有宫殿和桂树,故云。金粟:桂花的别名,以其花蕊似金粟点缀而得名。愁侬:使我悲伤。侬,我。翠华远:指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幽禁在北方极远的地方。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江南草木:指桂树。因生于南方,故云。冷澹:不浓艳,素净淡雅。也作“冷淡”。酝酿:比喻涵育、熏陶。彻骨:透骨,入骨。形容程度极深。枉:徒然,白费。丹蕉:即红蕉,亦称美人蕉,花色红艳。叶底:一作“叶展”。妖红:即“夭红”,艳丽的红色。道人:比喻有仙风道骨的桂花。取次装束:随意妆束,保持固有本色。
-
这首词从形式上看是一首赋丹桂的咏物词,托物寓意,稼轩通过回忆少年时在开封北宋皇宫附近的凝碧池游玩时所见的情形,抒发对故国的怀念。
其中“管弦凝碧池上”涉及到的典故及历史人物有雷海清,王维。 雷海清是唐玄宗时期的乐工,安禄山攻陷洛阳之后,在凝碧池旁大摆宴席,并强迫乐工奏乐助兴。是时,雷海青把手中的琵琶掷向安禄山,然后向着唐玄宗逃难的西蜀方向痛哭,最后被安禄山肢解于试马殿。王维听到雷海清的事迹之后做了一首诗,表达对李唐王朝的思念: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管弦齐奏是一个特写,衬托在秋槐叶落的凄清环境中,突出对叛军的痛恨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南宋人经常用安史之乱比拟靖康之难,因为都是汉民族受异族压迫和侵略,所以开篇用“开元”,唐玄宗时的年号,大唐帝国最值得骄傲的盛世,“开元盛日”来象征北宋尤其是首都开封往日的繁华,“翠华”指用翠羽装饰的皇帝仪仗队的旗帜,这是里比喻徽宗、钦宗被俘北上;“江南草木”指的是桂花树,因桂花多生于南方。 当年种植的桂花依旧盛开,寂寞凄凉却锁于深宫 ,君王被俘,国家残破,民族受辱,所以“记当时风月愁侬”。
全诗景物描写细腻,情感哀婉而又厚重,它的风格不像我们所熟悉的那些辛弃疾英雄壮词,但这种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和英雄气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稼轩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
- 背诵
-
声声慢·开元盛日赏析
这首词从形式上看是一首赋丹桂的咏物词,托物寓意,稼轩通过回忆少年时在开封北宋皇宫附近的凝碧池游玩时所见的情形,抒发对故国的怀念。
其中“管弦凝碧池上”涉及到的典故及历史人物有雷海清,王维。 雷海清是唐玄宗时期的乐工,安禄山攻陷洛阳之后,在凝碧池旁大摆宴席,并强迫乐工奏乐助兴。是时,雷海青把手中的琵琶掷向安禄山,然后向着唐玄宗逃难的西蜀方向痛哭,最后被安禄山肢解于试马殿。王维听到雷海清的事迹之后做了一首诗,表达对李唐王朝的思念: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管弦齐奏是一个特写,衬托在秋槐叶落的凄清环境中,突出对叛军的痛恨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南宋人经常用安史之乱比拟靖康之难,因为都是汉民族受异族压迫和侵略,所以开篇用“开元”,唐玄宗时的年号,大唐帝国最值得骄傲的盛世,“开元盛日”来象征北宋尤其是首都开封往日的繁华,“翠华”指用翠羽装饰的皇帝仪仗队的旗帜,这是里比喻徽宗、钦宗被俘北上;“江南草木”指的是桂花树,因桂花多生于南方。 当年种植的桂花依旧盛开,寂寞凄凉却锁于深宫 ,君王被俘,国家残破,民族受辱,所以“记当时风月愁侬”。
全诗景物描写细腻,情感哀婉而又厚重,它的风格不像我们所熟悉的那些辛弃疾英雄壮词,但这种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和英雄气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稼轩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
…展开这首词虽然是“嘲红木犀”,却寄托着君国之忧和沧桑之感,和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一样,都是洋溢着爱国激情的篇章。
上片泛咏旧京故宫草木。开篇化用杜甫诗,借唐喻宋,谓北宋盛时,宫中花木繁盛,桂影重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的繁荣昌盛。这和李清照所说:“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一样,都有以小见大之意。“十里芬芳”二句由大到小,映带出红木犀。木犀、金粟,都是桂花的别名。“十里芬芳”上承“桂影重重”,写桂花之多、桂花之香;“一枝金粟”,写红木犀的耀眼出众。“玲珑”二字则把木犀花蕊似金粟点缀的风采准确地描写出来,但点到为止,为下片正面描写红木犀预留了充分的余地。凝碧池本来是唐代宫廷中的池沼名,天宝末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身陷贼手,赋诗云:“秋槐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不过,唐宋的凝碧池并非同一处,词人是借用王维诗意,说明当时凝碧池上虽有管弦之音,却不能给人以快慰之感,反倒使人感风吟月,满怀愁云。“翠华远”三句紧承“风月愁侬”写词人发愁的原因:二帝被囚远方,故宫荒芜,昔日的奇花异草难见天日,其“君国之忧”与沧桑之感表露无遗。
下片正面赋写红木犀。“只为”两句写红木犀的色与香。“天姿冷澹”,谓其质姿天然而不艳冶;“彻骨香浓”,言其香之经久不息。以“天姿冷澹”和“彻骨香浓”八字赋红木犀,可谓形神兼备。而“被西风酝酿”五字,不仅点出了木犀开花的季节,还暗示出它的孕育过程,运笔细密。“枉学”二句正面点明所赋为红木犀。“叶底偷染妖红”,谓木犀花之红可以和丹蕉相比。而“枉学”是说花虽艳红,却开不逢时,已无人去欣赏它了。“道人”二句用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的典故,谓即使木犀花淡红多叶,只要其香为木犀之香,依然是“道人家风”,风韵不减。“又怕是”二句关合人、花,语意双关,既远承“烟锁深宫”,写红木犀之凄凉;又因花及人,写人借酒消愁。“为凄凉、长在醉中”,言外之意是说做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醒”者更痛苦,正话反说,其中蕴含着词人深沉的忧患意识。
这首词名义上是追忆儿时入禁中凝碧池所见所感,事实上渗透着词人当时的悲苦情绪。全词由回忆入手,纵横古今,虽处处写花,却只出现一次本体“桂”字,表现出词人丰富的学识和表现技巧;又虽处处写花,却处处说人论事,融汇深沉的家国忧思、民族伤感,藏而不露,含蓄幽深。
折叠 -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据广信书院本将此词编次于《声声慢·旅次登楼作》之后,作年约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在家乡沦陷时未能脱身,被迫做了金朝的官。辛启泰《辛稼轩年谱》记载辛赞曾知开封府,所以辛弃疾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当时盛开的木犀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声声慢·开元盛日原文,声声慢·开元盛日翻译,声声慢·开元盛日赏析,声声慢·开元盛日阅读答案,出自辛弃疾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2449.html
诗词类别
辛弃疾的诗词
- 《满江红·尘土西风》
- 《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
- 《御书阁额》
- 《喜迁莺·暑风凉月》
- 《卜算子(用庄语)》
- 《玉楼春(用韵答吴子似县尉)》
- 《西江月(正月四日和建宁陈安行舍人,时被召)》
- 《卜算子·齿落》
-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