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中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山 中赏析
王勃诗歌鉴赏,唐诗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这首《山中》诗,是王勃旅蜀后期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 “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正如他在《绵州北亭群公宴序》里所说的:“离亭北望,烟雾生故国之悲,别馆南开,风雨积他乡之思。”咸亨元年(670)秋,诗人与邵大震、卢照邻同游玄武山作有《蜀中九日》诗:“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游庙山赋》中又写道: “他乡山水,只令人悲。”山水之间岂能展鸿志?在蜀逗留愈久他的乡思愈浓。游玄武山后,他继续南行至成都、温江、乐山等地。这首诗大约作于乐山一带,抒发强烈的乡思和羁旅之哀愁。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长江仿佛已经停滞。 这景象撩拨起离人倦游的思绪,原已积蓄在心中的悲哀又重新涌起。这“悲”本是诗人之悲,而诗人在这里却说“长江悲”,自然是融情于景,景亦生情了。 在诗人的想象中,奔腾澎湃的长江水为他之悲痛而停流,以静写动,反衬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这悲伤之深以致江河亦为之而恸。 “万里念将归”,是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的。宋玉《九辩》有:“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诗人在这里化用了宋玉诗的句意,恰当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而又不着痕迹。 第三句“况属高风晚”,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远行思归之情原本已令人不堪其苦。又何况正是深秋寒风飒飒之夜更令人感伤不已。宋玉有名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肃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是最能够引起人的思念和惆怅情绪的。这是自然景象作用于人们感官的结果。历代诗人都常利用秋风来衬托人物悲凉凄苦的心境。王勃这句诗在“高风”后加一“晚”字,就丰富了意象,造出新境。“高风晚”的“晚”字,既表秋深也表天晚,黄昏和夜晚亦是最能引起诗人们种种怅惘愁绪的时刻,句首一个“况”字,不仅增强了语势,而且使整首诗的情感波浪起伏来。 结句“山山黄叶飞”,是写深秋的景象。“一叶而知秋”。树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黄叶飘零是深秋的独有的意象。诗人笔下的黄叶,既有眼前看的,也有心中想的。“山山”叠词的运用,造成一个旷远辽阔的悲凉意境,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 这首五言绝句《山中》,语言洗练,寥寥数字而意象十分丰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展开王勃诗歌鉴赏,唐诗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这首《山中》诗,是王勃旅蜀后期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 “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正如他在《绵州北亭群公宴序》里所说的:“离亭北望,烟雾生故国之悲,别馆南开,风雨积他乡之思。”咸亨元年(670)秋,诗人与邵大震、卢照邻同游玄武山作有《蜀中九日》诗:“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游庙山赋》中又写道: “他乡山水,只令人悲。”山水之间岂能展鸿志?在蜀逗留愈久他的乡思愈浓。游玄武山后,他继续南行至成都、温江、乐山等地。这首诗大约作于乐山一带,抒发强烈的乡思和羁旅之哀愁。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长江仿佛已经停滞。 这景象撩拨起离人倦游的思绪,原已积蓄在心中的悲哀又重新涌起。这“悲”本是诗人之悲,而诗人在这里却说“长江悲”,自然是融情于景,景亦生情了。 在诗人的想象中,奔腾澎湃的长江水为他之悲痛而停流,以静写动,反衬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这悲伤之深以致江河亦为之而恸。 “万里念将归”,是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的。宋玉《九辩》有:“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诗人在这里化用了宋玉诗的句意,恰当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而又不着痕迹。 第三句“况属高风晚”,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远行思归之情原本已令人不堪其苦。又何况正是深秋寒风飒飒之夜更令人感伤不已。宋玉有名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肃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是最能够引起人的思念和惆怅情绪的。这是自然景象作用于人们感官的结果。历代诗人都常利用秋风来衬托人物悲凉凄苦的心境。王勃这句诗在“高风”后加一“晚”字,就丰富了意象,造出新境。“高风晚”的“晚”字,既表秋深也表天晚,黄昏和夜晚亦是最能引起诗人们种种怅惘愁绪的时刻,句首一个“况”字,不仅增强了语势,而且使整首诗的情感波浪起伏来。 结句“山山黄叶飞”,是写深秋的景象。“一叶而知秋”。树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黄叶飘零是深秋的独有的意象。诗人笔下的黄叶,既有眼前看的,也有心中想的。“山山”叠词的运用,造成一个旷远辽阔的悲凉意境,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 这首五言绝句《山中》,语言洗练,寥寥数字而意象十分丰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折叠 -
- 王勃 王勃(650~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因戏作《檄周王鸡》被逐出王府,一度任虢州参军,后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其父王福畴因受牵连,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诗与杨炯、卢照…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山 中原文,山 中翻译,山 中赏析,山 中阅读答案,出自王勃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28661.html
诗词类别
王勃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