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鹤
-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不合群的野鹤,离开群体,在田里独自飞呀、飞呀。饥饿了也不吃腐坏的老鼠,口渴了也不喝盗泉的水。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这只鹤姿质坚贞、志节高沽而不肯苟合,那像杂鸟摇曳飘忽的轻浮样子!即使与之同游也不同志向,如此也十多年了。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一时起了贪欲的念头,就被猎者的弓矢射中抓住。并将它放在一个小池子里,由于饥饿,与群鸡争抢食物了。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不仅仅是贪吃稻粱,而且狎弄乌鸦、老鹰。都忘了主人是谁了,只会与乌鸢同流合污了。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人心不可知,但天性是可以改变的,能求得一饱尚且如此,何况追逐富贵利禄之人呢! -
贞姿:贞洁的资质。杂鸟:别的鸟,指凡鸟。矰缴:拴着丝绳的短箭,用于射鸟。牵:牵制,束缚。委质:弃身,置身。狎乌鸢:与乌鸢为伍。大夫轩:用“卫鹤”典故。春秋时,卫懿公爱鹤,让鹤乘坐大夫乘坐的车子。后人用“卫鹤”喻指放弃操守,追逐富贵利禄之人。
- 背诵
-
感鹤
…展开这首诗题目为《感鹤》,全篇也都围绕着鹤来写。鹤本是一种惹人喜爱的鸟。《世说新语》中以“鹤立鸡群”来比喻人才德突出或仪表出众。古人还有鹤为仙禽的说法。因此诗人在这首诗里落笔描写鹤的不同寻常之处。
诗一开始说有一只鹤,卓然不群,高翔于田野之上。鹤本是仙禽,加之这只鹤又是不愿入群随俗者,则其不与俗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自不待言。因此诗人说它饿不吃腐鼠之肉,渴不饮盗泉之水。通过描写鹤对这些东西避之唯恐不及的行为来刻画它的高洁。这只非同寻常的鹤具有贤人曾参那种清廉节操的,即使是与众鸟共同飞舞,它也自有卓然不群之处。诗人进而指出,这只鹤的这种情况一直保持了十余年之久,可见这是一只操守坚定、永远不会堕落尘俗的野鹤。
然而,“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即使操守坚定、耿介正直的野鹤,一旦兴起贪欲之念,被箭射下来后被捕获。这样,从前那种鹤立鸡群的卓然不俗,那种不食腐肉的耿直,就都成为过眼烟云,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诗人在最后以感叹收结:为了混一碗饱尚且会尽弃多年的高洁,况且能有乘坐大夫之车的厚遇。
这首诗诗人意在讽刺那些立志不坚、为口腹之欲抛弃宏愿的人。从诗中带有故事性的描述来看,应当是确有所指的。诗的大部分都在写鹤,以鹤喻人,只是尾部发了四句议论,这些议论与一般寓言中的议论不同,并非概念化的,而是用诗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写紧密结合,以浅映深,造成抑扬跌宕,使人感到那种见小利而忘人格,见大利必大失“清”的“高洁之士”,只不过是徒摆“清高”的姿态而已,一旦有利可图,那些不甚高洁的举止就会把一切都暴露出来。
折叠 -
这首诗约作干元和二年至六年(807—811)之间,白居易时在长安。诗人为了讽刺不能坚持操守的士人而写下了这首寓言诗。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感鹤原文,感鹤翻译,感鹤赏析,感鹤阅读答案,出自白居易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26297.html
诗词类别
白居易的诗词
- 《题西亭》
- 《寄元九(自此后在渭村作)》
- 《别毡帐火炉》
-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
- 《同钱员外题绝粮僧巨川》
-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其四》
- 《惜(木有)李花》
- 《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
- 《池鹤八绝句·鸡赠鹤》
- 《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