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行
-
并引:武陵俗嗜芰菱,岁秋矣,有女郎盛游于马湖,薄言采之,归矣御客。古有《采菱曲》,罕传其词,故赋之以俟采诗者。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
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
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绿岸扣舷归。
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
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
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并引:武陵俗嗜芰菱,岁秋矣,有女郎盛游于马湖,薄言采之,归矣御客。古有《采菱曲》,罕传其词,故赋之以俟采诗者。
武陵郡的风俗喜欢吃芰菱。到了秋天,就有许多姑娘来到白马湖,采芰菱,回去招待客人。古代有《采菱曲》,其词在世上很少流传,所以我作了这首《采菱行》以等待采集风谣的人来采集它。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
白马湖呀,湖水饱满,秋高气爽,水面上紫菱如锦,游着彩色的鸳鸯。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姑娘们在湖心划动着小船,采摘菱角呀,谁去看那小伙子骑在马上。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比多比快各找对手呀,不时用兰木桨儿划开轻波细浪。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
长发窄袖儿轻轻地摇动,头钗手镯儿在水中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绿岸扣舷归。
姑娘们笑语喧哗披着晚霞,扣舷而歌返回长满水草的岸旁。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一起登上市镇桥边的码头呀,野草系住小船,水萍沾满了衣裳。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
家家的竹楼都临近水边的大路,下面桅杆林立,船上尽是客商。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
他们携着酒壶菱角,夜间经过竹楼,醉悠悠地踏着节拍在堤上歌唱。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
呵,这沅江之滨是当年屈原放逐的地方,月光照着清冷的水波,江上白雾茫茫。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在这里听到一曲江南的民歌,怎不使人把那三千里外的长安眺望。 -
武陵:古郡名,即今湖南省常德市。嗜:特殊的爱好。芰:菱,四角菱。薄言:句首语气词。御:招待。俟:等待。采诗者:搜集风谣的官吏。时:时时。兰桡:兰木做的船桨。长鬟:长长的发髻。弱袂:窄窄的袖子。参差:不整齐的样子。文:同“纹”,花纹。这里指金钏映入水中的影象。哇咬:笑语声。 蓼花:水草花。樯:桅干。估客:商人。觞:酒杯。荐:推举,介绍。屈平:屈原(约前340—277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祠:庙宇。沅江:湖南省的一条重要的河流,发源于贵州省。寒波:因夜间气温较低,水面比白天要冷,所以称为寒波。
- 背诵
-
采菱行
…展开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天,作者来到了武陵县西七里的白马湖畔。只见白马湖水平荡荡一片。紫色的菱角如锦绣一般铺在水里,水面上浮游着彩色的鸳鸯。这已经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面了。
“白马湖平秋日光”,似唐代孟浩然的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来,可是在孟浩然诗里还没有如此色彩鲜丽的菱角和鸳鸯,更没有下面的“荡舟游女满中央”,这是由于各人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同的缘故。拍打着翅膀的鸳鸯,铺在湖上的锦绣般的菱角,映衬着美丽的采菱的姑娘们,这是刘禹锡展示给读者的一幅采菱图画。当然,这幅图画不是静止的,画面上,那姑娘们专心一意地坐在船上采菱,两只巧手如同穿梭,身旁发生的一切,她们都不顾及。原来她们互相面对面地在“争多逐胜”。瞧她们将兰木桨轻轻一转,在微风激起的波浪上船儿慢慢地移动,她们长头发梳成的环形发酱和轻软的衣袖,在摇动着,显出不整齐的样子,而她们头上的发钗,手上的钏镯,清楚地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在明镜般的湖面上,跟着微波荡漾。这是一幅美妙的图画,画中姑娘们“笑语哇咬”,点点的蓼花之中,小船沿着湖岸回来,而姑娘们扣舷而歌。她们将野生的蔓草把船儿系住,一起熙熙攘攘地走上了市桥畔的码头。这开头的十二句,也就是这首诗的主要部分,主要写采菱姑娘的活动。在这里,透露出青春的活力,劳动的愉快,大自然景色的美丽,充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积极的情趣。
接下去四句写估客们晚上的活动:沽酒,买菱、宵饮、醉歌。“家家竹楼临广陌”是说姑娘们的家是在竹楼之上,而这些竹楼下临着“宽广的道路”,这就为引出估客作了准备。在这首诗里,可以引申为水上的通道。即家家的竹楼下临着广阔的水道,这样解,才和“下有连樯多估客”能联系起来。竹楼的下面有一条连着一条的大船,上面多是一些“估客”,他们拿着酒觞,吃着菱角,夜里经过这些竹楼,“醉踏大堤相应歌”,带着醉意,踏着大堤,互相唱着歌儿。这种买菱宵饮的估客生活,大堤踏歌的武陵风俗。
最后四句写作者因估客唱歌而引起的感慨。一曲南音,勾起了诗人贬官武陵而心系长安的迁客情怀,如同屈原放逐沅湘而怀念郢都一样。刘禹锡在贬官朗州期间,“唯以文章吟咏,陶治倩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词以教巫祝,故武陵谿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旧唐书》)这首诗就是这样,作者在小序中写道:“……古有采菱曲, 罕传其词,故赋之以俟采诗者。”
此诗中洋溢着一种民歌风味,虽然不象《竹枝词》或《杨柳枝词》那样本身就是优秀的民歌,然却颇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水乡情调,显待清新,活泼,可爱。
折叠 -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朗州(今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期间(805—815年)。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至朗州当司马,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十月起,在朗州一共住了十年。这十年间,他的心情是郁郁寡欢的,虽然他的斗争精神并未因此而减弱。当他听到南方人唱歌的声音,他又想起了北方的长安,路途阻隔,何时能结束这种痛苦的生活,这种思想时刻萦绕在他的心里,因此,他写下了《采菱行》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当时的郁闷心情。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当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永贞年间,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被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后受裴度推荐,晚年任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诗才卓越,白居易誉其为“诗豪”。内容多反映时事和民生疾苦,诗文继承前人优秀文学遗产,又吸取民间文学精…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采菱行原文,采菱行翻译,采菱行赏析,采菱行阅读答案,出自刘禹锡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03584.html
诗词类别
刘禹锡的诗词
- 《杨柳枝词九首(其八)》
-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抛球乐》
- 《步虚词(华表千年一鹤归)》
- 《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 《和乐天鹦鹉》
- 《伤循州浑尚书》
-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 《偶作二首》
- 《和令狐相公南斋小宴听阮咸》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