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代人赋
-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我迎着行人赶路扬起的尘土向远方行进,她在闺房中守着熏炉上渐渐熄灭的沉香。兵士们行进在一重又一重的崇山峻岭之中,那四面都是碧绿的树林、不知名的娇艳山花和野草。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士兵身影都历历在目,战马在引颈长啸,兵士们高举旌旗又跃过小红桥。无边的愁苦早已忘却,只时时想起对她表达思念的诗句。于是,我用力地挥起马鞭,由于用力太猛竟甩断了马鞭子的碧玉梢。 -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香篝:香炉上的熏笼。水沉:即沉香。山无重数:形容峰峦重叠。周遭:周围。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萧萧:指马鸣声。吟鞭:马鞭。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 背诵
-
鹧鸪天·代人赋
…展开词的上片,专写女方的情感和目见。开头两句,是点明地点,交代作者行踪。它写作者一行,远离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三、四两句,说自己只是看着那隔断自己的重重叠叠的环抱青山,看着那翠碧的山色,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无端而长久地凝视,更觉得花儿它分外娇艳。这里,不直写离情而离情浓郁可掬。颇有意味的是,这娇艳的山花形象,竟有几分似作者对女方的戏谑与赞辞。值得指明的是,这里虽然用的是清晰的复现笔法,但其实所写的是过去的事情,是想象中的过去的镜头。也许,“代人作”之人,就是这个痴情的女子吧。作者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特别令人喜爱。这是作者举目所见,并非有意捕捉,即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笔法自然,不假装点。
下片描写生活画面,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表现作者一行,催马加鞭,向前行进的镜头。“人历历,马萧萧”两句中“历历”、“萧萧”含蓄地写出行程的孤独冷寂。而种种相思的惆怅只有化作喃喃的诗句,不断地低吟浅唱。由于使用两对叠字,就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人历历”,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写骏马嘶叫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他因车马“又过小红桥”,而产生了无限感慨。再次经过这里如此触动他的思绪,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弄清“小红桥”的含意。这是作者暗中使用的一个语典,用得浑化无迹,令人直以为仅是眼前景。实际上,作者们常以“红桥”代指相好的女子所居之地,从而暗示所恋的女子本身。在人马杂沓、旌旗飘飘的热闹行旅中,惟有行人的心情是敏感独出的,他处在相思的离愁中。然而物在人去,于是只能剩下没有消化完的相思之愁让他难耐。这无法排遣的愁绪,正是赋诗的好材料,于是他骑在马背上不住地摇动马鞭吟句赋愁,竟把碧玉色的鞭梢都摇断了。
两者若相比较,上片中那女子的痴情是内倾的,而下片中的马背痴情者,他的痴情却是外化的。因为外化的那么彻底,所以既显示出他的天真,也显示出他的夸张。摇鞭的细节,活画出了行人的俊雅风流,也画出了他情不自禁的痴情相,极为富有表现力。
折叠 -
这首词创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辛弃疾的词作多是表达自己壮志难酬、不能杀敌报国的愁苦和愤懑,写景抒情之作很少见。据此诗另一词题“东阳道中”来看,这首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作者因何事奔赴东阳,史无可考。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鹧鸪天·代人赋原文,鹧鸪天·代人赋翻译,鹧鸪天·代人赋赏析,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出自辛弃疾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380279.html
诗词类别
辛弃疾的诗词
- 《题鹅湖壁》
- 《念奴娇·赋雨岩》
- 《念奴娇(谢王广文双姬词)》
- 《南乡子(送筠州赵司户,茂中之子·茂中尝为筠州幕官,题诗甚多)》
- 《和周显先韵二首》
- 《南乡子·敧枕橹声边》
- 《玉楼春其四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
- 《赋葡萄》
- 《清平乐》
- 《傅岩叟见和用韵答之》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