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兵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兵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天与三台座,人当万兵城。
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朔南方偃(yǎn)革,河右暂扬旌(jīng)。
朔南:指朔方南边。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扬旌:指发生战事。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宠锡:恩赐。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光华:光彩明丽。汉京:此指长安。山川勤远略,原隰(xí)轸(zhěn)皇情。
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轸:盛多。为奏薰(xūn)琴唱,仍题宝剑名。
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闻风六郡(jùn)伏,计日五戎平。
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歌钟旋可望,衽(rèn)席岂难行。
“歌钟”句:用典。歌钟,编钟。旋,很快。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君:指皇帝。履声:脚步声。 -
此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说明朝廷是因为边境发生战事派遣燕国公巡边。同时,“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写出了出京时张说的光彩。其实,张说出任朔方节度使,说白了就是贬官,作者把贬官写得如此荣耀,一则因为应制诗不能显出不满之意,二来这样写也是对友人的一种宽慰。后一部分主要赞扬张说的政治才能以及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形象地说明了张说的治边才能。“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以仲山甫与张良来比喻张说,仲山甫与张良都是古代杰出的辅弼大臣,这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张说的钦佩。而结联“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说“吾君”也盼望张说早日凯旋,对张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此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张九龄对唐玄宗兴战之心的暗中讽谏。当时唐玄宗送行诗中有“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戈剑靖要荒”等诗句,表明要耀武扬威,战服边疆,与张九龄同时的其他大臣奉和圣制诗,大多顺玄宗意,对朝廷兴战歌功颂德。而张九龄此诗开篇高擎“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指出朝廷开战的目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制止战争。针对唐玄宗尚战,张九龄为防微杜渐,希望能以讽谏感悟帝王兴战之心。这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实为难得。
- 背诵
-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注释
⑴这首诗载于《宁夏古诗选注》(唐骥等选注)。燕国公:指张说,唐玄宗时名相。⑵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⑶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⑷三…展开⑴这首诗载于《宁夏古诗选注》(唐骥等选注)。燕国公:指张说,唐玄宗时名相。⑵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⑶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⑷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⑸朔南:指朔方南边。《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⑹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宁夏古诗选注》作“河内”,此从其他版本改。扬旌:指发生战事。⑺宠锡:恩赐。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⑻光华:光彩明丽。汉京:此指长安。⑼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轸:盛多。⑽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⑾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宁夏古诗选注》作“闻风六郡勇”,此据其他版本改。⑿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⒀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⒁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⒂“歌钟”句:用典。《左传》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晋侯分一半与有功之臣魏庄子。歌钟,编钟。旋,很快。这句是说张说很快就可得到皇帝的赏赐。⒃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宁夏古诗选注》作“枕席岂难行”,此据其他版本改。⒄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⒅君:指皇帝。履声:脚步声。 折叠 -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创作背景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唐玄宗以诗送行,众大臣奉和应制,张九龄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展开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唐玄宗以诗送行,众大臣奉和应制,张九龄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折叠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鉴赏
此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说明朝廷是因为边境发生战事派遣燕国公巡边。同时,“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写出了出京时张说的光彩。…展开此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说明朝廷是因为边境发生战事派遣燕国公巡边。同时,“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写出了出京时张说的光彩。其实,张说出任朔方节度使,说白了就是贬官,作者把贬官写得如此荣耀,一则因为应制诗不能显出不满之意,二来这样写也是对友人的一种宽慰。后一部分主要赞扬张说的政治才能以及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形象地说明了张说的治边才能。“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以仲山甫与张良来比喻张说,仲山甫与张良都是古代杰出的辅弼大臣,这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张说的钦佩。而结联“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说“吾君”也盼望张说早日凯旋,对张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此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张九龄对唐玄宗兴战之心的暗中讽谏。当时唐玄宗送行诗中有“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戈剑靖要荒”等诗句,表明要耀武扬威,战服边疆,与张九龄同时的其他大臣奉和圣制诗,大多顺玄宗意,对朝廷兴战歌功颂德。而张九龄此诗开篇高擎“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指出朝廷开战的目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制止战争。针对唐玄宗尚战,张九龄为防微杜渐,希望能以讽谏感悟帝王兴战之心。这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实为难得。
折叠 -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唐玄宗以诗送行,众大臣奉和应制,张九龄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原文,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翻译,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赏析,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阅读答案,出自张九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7761.html
诗词类别
张九龄的诗词
- 《入庐山仰望瀑布水》
- 《使至广州》
- 《庭梅咏》
-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
- 《感遇四首之三》
-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 《江上遇疾风》
- 《巡属县道中作》
- 《与袁补阙寻蔡拾遗会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韵诗…以此篇答焉》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