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歌
- 吾家本住石桥北,山镇水关森古木。
桥下涧水彻昆仑,山下有泉香馥郁。
吾居山内实堪夸,遍地均栽不谢花。
山北穴中藏猛虎,出窟哮吼生风霞。
山南潭底隐蛟龙,腾云降雨山蒙蒙。
二兽相逢闹一场,玄味隐伏皆真祥。
景堪美,吾暗喜,自斟自酌醺醺醉。
醉弹一曲无弦琴,琴里声声教仔细。
可煞醉后没人知,昏昏默默恰如痴。
仰观造化工夫妙,日还西出月东归。
天是地,地是天,反覆阴阳合自然。
识得五行颠倒处,指日升霞归洞天。
黄金屋,白玉椽,玉女金童日侍前。
南辰北斗分明布,森罗万象现无边。
无昼夜,要绵绵,聚散周天火候全。
若问金丹端的处,寻师指破水中铅。
木生火,金生水,水火须分前后队。
要辨浮沉识主宾,铅银砂汞方交会。
有刚柔,莫逸意,知足常足归本位。
万神齐贺太平年,恁时国富民欢喜。
此个事,好推理,同道之人知此义。
后来一辈学修真,只说存养并行气。
在眼前,甚容易,得服之人妙难比。
先且去病更延年,用火烹煎变阳体。
学道人,去思已,休问旁门小法制。
只知目下哄得人,不觉自身暗憔悴。
劝后学,须猛絷,莫徒抛家住他地。
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
莫因循,自贪鄙,火急寻师觅玄旨。
在生若不学修行,未必来生甚胎里。
既有心,要终始,人生大事惟生死。
皇天若负道心人,令我三涂为下鬼。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背诵
-
石桥歌注释
【黄金屋】形容极其富贵奢华的生活环境。唐李白《妾薄命》诗:“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王琦注引《汉武故事》:“武帝数岁,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餘人,皆曰:‘不用。’指其女: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唐欧阳詹《铜雀妓》诗:“萧条登古臺,迴首黄金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昏昏默默】1.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谓至道难见莫测。《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2.迷糊,不知所以。《红楼梦》第六六回:“眼看着入殮,又抚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出门正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也不自知了。”【森罗万象】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指宇宙世界各种事物展现出的万千气象。宋廖行之《和周少晳咏梅》:“银色诸天渺不穷,森罗万象匪磨鎔。”陈独秀《敬告青年》:“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展开【黄金屋】形容极其富贵奢华的生活环境。唐李白《妾薄命》诗:“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王琦注引《汉武故事》:“武帝数岁,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餘人,皆曰:‘不用。’指其女: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唐欧阳詹《铜雀妓》诗:“萧条登古臺,迴首黄金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昏昏默默】1.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谓至道难见莫测。《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2.迷糊,不知所以。《红楼梦》第六六回:“眼看着入殮,又抚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出门正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也不自知了。”【森罗万象】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指宇宙世界各种事物展现出的万千气象。宋廖行之《和周少晳咏梅》:“银色诸天渺不穷,森罗万象匪磨鎔。”陈独秀《敬告青年》:“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折叠 -
- 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l…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石桥歌原文,石桥歌翻译,石桥歌赏析,石桥歌阅读答案,出自张伯端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56890.html
诗词类别
张伯端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