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九)
-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参考资料:1、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 -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淘沙:冲刷着砂砾。前波未灭后波生: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
令人忽忆潇湘渚(zhǔ),回唱迎神三两声。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渚:往事。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参考资料:1、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 - 背诵
-
浪淘沙(其九)翻译
-
浪淘沙(其九)
…展开唐代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仿屈原《九歌》,学习民歌的表现手法,以我国主要河流黄河、长江、淮水、浙江为背景,描写了江河波高触山,涛声吼地,浪淘风簸,沙堆似雪的壮伟景象。
这首词的前两句“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写流水淘沙,不息不止,前波未灭,后波又起的生生不息景象,是对整个乐章歌咏大浪淘沙的总结。如果说,前面描状的波高浪大、淘漉泥沙是横向展示现实的图景,则这儿就是纵向显现历史的足迹;如果说前面的描摹是在空间内展开,则这儿的探寻就是在时间中开掘。它以一种历史的深沉感形象地反映出事物运动不息的客观规律,既增加了全诗的容量与厚度,使诗章立体化,又超出了描写大浪淘沙自然景观的诗歌主题,具有着生活哲理的内容。末两句“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刘禹锡很注意在诗章中通过自然现象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千帆竞发,万木争荣表现了事物的新陈代谢。这儿,又以“前波未灭后波生”展示出事物运动的生生不息。以形象寓哲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洪波巨浪、泥沙俱下的宏伟画面,既有色彩,又有气势,似乎还能听到呼啸不断的涛声,而且一浪赶过一浪,一浪盖过一浪,高潮迭起、绵绵不绝。这样阔大的动态景观使人惊心怵目,意动神摇,于不知不觉间产生哲理的思考。
折叠 -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当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永贞年间,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被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后受裴度推荐,晚年任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诗才卓越,白居易誉其为“诗豪”。内容多反映时事和民生疾苦,诗文继承前人优秀文学遗产,又吸取民间文学精…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浪淘沙(其九)原文,浪淘沙(其九)翻译,浪淘沙(其九)赏析,浪淘沙(其九)阅读答案,出自刘禹锡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3007.html
诗词类别
刘禹锡的诗词
- 《送李二十九兄员外赴邠宁使幕》
- 《堤上行三首》
- 《题虎丘寺》
- 《送鸿举游江西》
-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 《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
- 《虎丘寺路宴》
- 《乌衣巷》
- 《步虚词(华表千年一鹤归)》
- 《湖州崔郎中曹长寄三癖诗自言癖在诗与琴酒…四韵以谢之》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