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弟消息二首
-
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
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
不知临老日,招得几人魂。
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
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
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
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其一
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
最近得到了一封从平阴来的信,知道弟弟还安然无恙,让我的心稍稍得到安慰。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为了躲避贼寇的追捕,他一侧身便逃到了千里以外,寄住在平阴县一个荒僻的小村里。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
现在战火一直不断,有战争就有伤亡,血痕一处接着一处,有多少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临老日,招得几人魂。
我也到了老年之期了,死神正向我走来,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面的机会。其二
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
我知道你生性胆小怕事,要回到西京来是不可能的,我年老力衰要到你那儿去也是遥遥无期。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
看来乌鹊报喜,只是空喜一场,我也深负鶺鴒之意,兄弟二人只能心心相印,而人却不能相见。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
面对生活上的困境,心中羞愧难言,一年到头无时无刻不在被忧伤愁绪困扰着。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
东京西京两家人口已有三十口,不但我们兄弟两人难保,全家人都命如悬丝,危在旦夕。 -
平阴:县名,隋属济州,天宝十三载(754年)州废,县属郓州。舍弟:指杜颖。舍,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年纪小辈分低的亲属。侧身:言避寇不敢正行。寄食:依附别人生活。一家村:指平阴荒僻之乡。烽举:举起烽火,表示有敌情。酣战:战斗激烈。酣战曰新,见杀伐未休。不知临老日,招得几人魂:此用《楚辞·招魂》典,表示死期将至,人难相见,魂可招。人,一作“时”。未期:无期。谓不知何日。浪传:空传;妄传。鶺鴒诗:喻指为兄弟危难而着急。鶺鴒,鸟类的一属。生理:生计。何颜面:谓穷困而惭。忧端:愁绪。三十口:当合杜甫和杜颖两家而言。
- 背诵
-
得弟消息二首
…展开这两首诗是兄弟间的一封家书。非常真切地道出了兄弟二人的手足之情,可以说句句是血,字字是泪。让人边读边为之心动。特别是“不知临老日,招得几人魂。”“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从这诗句中,几乎能听到诗人的哀泣声,这不是夸张,也不是渲染,这是诗人真实心情的写照。
先说第一首。首联说弟信来自平阴,弟杜颖还活着。在战乱中,这是个很重要的消息。领联说杜颖是“侧身千里”逃过去的,现在寄住在“一家村”。“侧身”、“寄食”似乎在说弟一家逃难时的惶恐不安和寄人篱下。颈联写政府与乱军又起“酣战”,老百姓又一次垂泪,旧伤痕上又添新伤痕。“新”“旧”二字在述说战乱的无休无止。尾联感慨,我年龄大了,到“临老”时,我们家也不知道还有几人存活,几人能魂归故园。
再说第二首。首联说你因性格“懦”不敢过来,我因身体弱也不能过去。领联说收到信之前,已听闻你要来看我,看了信之后,才明白这是“浪传”。自己作为长兄,在弟急难时,不能帮弟一把,深感歉疚。颈联说自己也是“生理”艰难,整年为生计发愁。尾联感慨,我们这一大家人有“三十口”,虽都还活着,也是命悬一线。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可以说句句是血,字字是泪。读此诗,你会感到此时的杜甫是相当悲观的。兄弟几家因战乱流离各地,而自己这里也好不到那里。自己不仅报国无门,鹊鸰之情难以顾及,甚至对一家数口的生计也是忧心重重。
折叠 -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黄鹤注:诗云“两京三十口”,又云“烽举新酣战”,当是天宝十五年。杜甫得知其弟杜颖逃亡到平阴后捎来的信,知道他尚在人世,就写了这两首诗抒发乱离悲苦之情。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得弟消息二首原文,得弟消息二首翻译,得弟消息二首赏析,得弟消息二首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7702.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其三》
- 《八哀诗(其三)》
- 《夜二首》
- 《江边星月二首》
- 《前出塞九首(其六)》
-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 《规雁》
- 《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 《曲江(其二)》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