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
-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秋霜打黄了碧绿的梧桐树上,白鹤在栖息,城楼上的梆子声惊得乌鸦在啼叫。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踏着明亮的月色我回家进门,寒凉的风中传来不知谁家的捶绢声。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参考资料:1、宋红.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252、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847-848 -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tuò)复乌啼。
黄: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梧:梧桐。柝:击柝即打更。乌:乌鸦。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客子:作者自谓。捣练:捣洗白绸。南渡桂水阙(quē)舟楫(jí),北归秦川多鼓鼙(pí)。
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这里应指湘水。阙:缺。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鼙:一种军用小鼓。鼓鼙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lí)。
不称意:不如意。杖:拄(杖)。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参考资料:1、宋红.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252、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847-848 -
这首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并不准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拗体七律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第一句“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出现了三种颜色。仔细推究,这些颜色是有虚实之分的。“黄”和“白”是实在的,但“碧”就是虚写,因为“碧梧”叶已给严霜打“黄”了。可见用字也像用兵那样,可以“虚虚实实”。“虚写”,实质就是突破词义的束缚,使词的组合形式达到意义的丰富性,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1、曹余章.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302、杜甫等.杜甫集:三晋出版社,2008:222 - 背诵
-
暮归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并不准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拗体七律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第一句“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出现了三种颜色。仔细推究,这些颜色是有虚实之分的。“黄”和“白”是实在的,但“碧”就是虚写,因为“碧梧”叶已给严霜打“黄”了。可见用字也像用兵那样,可以“虚虚实实”。“虚写”,实质就是突破词义的束缚,使词的组合形式达到意义的丰富性,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展开这首诗的前两联写景色,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后两联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诗起四句,情景交融,清新真至。后四句叙情,一气顿折,曲盘瘦硬,而笔势回旋,顿挫阔达,纵横如意,不流于直致,一往易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矣。
-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诗人在公安(今湖北公安)时。此前杜甫在夔州的时候,写出了不少调高律细的诗篇,同时又想尝试一种新的诗体。有一天,他写了一篇非古非律,亦古亦律的七言诗《愁》,题下自己注道:“强戏为吴体。”这首《暮归》也是一首吴体七律。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暮归原文,暮归翻译,暮归赏析,暮归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8234.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 《寄题江外草堂(梓州作,寄成都故居)》
-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 《锦树行(因篇内有锦树二字摘以为题非正赋锦树也)》
- 《北风》
- 《重赠郑炼》
- 《对雪》
- 《前出塞九首》
- 《北征》
-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