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

作者:来鹄      朝代:
蚕妇原文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蚕妇拼音解读
xiǎo cǎi sāng duō xīn
hǎo huā shí jiē xián shēn
ruò jiāo jiě ài fán huá shì
dòng shā huáng jīn r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从早到晚整天采桑多苦辛,百花盛开季节养蚕忙煞人。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妞们。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0-151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99-201
3、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400-401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晓夕:早晚。

好花时节:指百花盛开的时节,此时正是采桑大忙的时候,因此说农家妇女“不闲身”。

不闲身:没空闲时间。

若教解爱繁(fán)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解:了解,懂得。

繁华事:指赏花之类的事。

杀:死,用在动词后边,表示程度。一作“煞”。

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一说指有权有势的人。

黄金屋:后人遂以“黄金屋”指代富贵人家女子的居处。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0-151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99-201
3、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400-401

人们谈起写蚕妇的诗,自然会提到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晚唐诗人来鹄的《蚕妇》与张俞的《蚕妇》题目相同,内容相似,而写法与格调迥异。来鹄的《蚕妇》不像张俞的《蚕妇》那样,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而是先从蚕妇整日采桑养蚕的辛苦谈起。

“晓夕采桑多苦辛”一句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直述采桑叶时问之长,突出劳动的艰苦。从这一句诗中,表现了采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现了作者同情蚕妇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诗人明确告诉人们,这些整天采桑叶的蚕妇并不是不爱盛开的百花,而只是在养蚕的大忙季节不得“闲身”而已。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做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此两句陡转笔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

全诗笔致冷隽,构思深曲,耐人寻味,在对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运用通俗又略带诙谐的语言,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通过暗含的对比,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0-151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99-201
3、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400-401
背诵
写人讽喻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蚕妇赏析

人们谈起写蚕妇的诗,自然会提到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晚唐诗人来鹄的《蚕妇》与张俞的《蚕妇》题目相同,内容相似,而写法与格调迥异。来鹄的《蚕妇》不像张俞的《蚕妇》那样,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而是先从蚕妇整日采桑养蚕的辛苦谈起。

“晓夕采桑多苦辛”一句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直述采桑叶时问之长,突出劳动的艰苦。从这一句诗中,表现了采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现了作者同情蚕妇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诗人明确告诉人们,这些整天采桑叶的蚕妇并不是不爱盛开的百花,而只是在养蚕的大忙季节不得“闲身”而已。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做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此两句陡转笔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

全诗笔致冷隽,构思深曲,耐人寻味,在对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运用通俗又略带诙谐的语言,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通过暗含的对比,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展开

人们谈起写蚕妇的诗,自然会提到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晚唐诗人来鹄的《蚕妇》与张俞的《蚕妇》题目相同,内容相似,而写法与格调迥异。来鹄的《蚕妇》不像张俞的《蚕妇》那样,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而是先从蚕妇整日采桑养蚕的辛苦谈起。

前两句“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一句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直述采桑叶时问之长,突出劳动的艰苦。从这一句诗中,表现了采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现了作者同情蚕妇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诗人明确告诉人们,这些整天采桑叶的蚕妇并不是不爱盛开的百花,而只是在养蚕的大忙季节不得“闲身”而已。

后两句“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做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此两句陡转笔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

全诗笔致冷隽,构思深曲,耐人寻味,在对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运用通俗又略带诙谐的语言,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通过暗含的对比,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折叠

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来鹄 来鹄 来鹄(?─883),豫章(在今江西省南昌附近)人。咸通(860─873)年间举进士而不第。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其诗多描写旅居愁苦的生活,也有表现民间疾苦的人民性很强的作品。《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详情

蚕妇原文,蚕妇翻译,蚕妇赏析,蚕妇阅读答案,出自来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36966.html

诗词类别

来鹄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所有帅气男明星图片性感沙滩下载地址性感动漫美女性感女主播热舞内衣性感舞蹈视频大全动漫性感明星人气榜2021投票明星绯闻性感沙滩3范冰冰ai换脸亚洲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