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作者:晏殊      朝代: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拼音解读
bié lái yīn xìn qiān
hèn qíng nán
shā qiū yuè
tóng
huí mèi
lóu gāo duàn
tiān yáo yún àn
zhī kān qiáo cuì
niàn lán táng hóng zhú
xīn zhǎng yàn duǎn
xiàng rén chuí lè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参考资料:
1、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9页
2、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第十三卷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102页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mèi)。
碧纱:即碧纱厨。绿纱编制的蚊帐。无寐:失眠。目断:望尽,望而不见。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àn),只堪憔(qiáo)悴(cuì)。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念兰堂红烛: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红烛。心长焰短:烛芯虽长,烛焰却短。隐喻心有余而力不足。向人垂泪:对人垂泪(蜡泪)。

参考资料:
1、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9页
2、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第十三卷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102页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参考资料:
1、徐培均评注.《唐宋词小令精华》: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13页
2、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第402—403页
3、陆国斌,钟振振编.《历代小令词精华》:岳麓书社,1993年:第146页
4、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37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翻译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展开

翻译:

碧纱窗里看惯了春花秋月,听厌了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敲打着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彻夜无眠。 

她日登上高楼眺望,天地寥阔,阴云密布,全无离人的半点踪影,让人更加忧伤憔悴。可叹啊!那厅堂里燃着的红烛,空自心长焰短,替人流着一滴滴相思的苦泪。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赏析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展开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折叠

创作背景

这首《撼庭秋》,调名奇特,是晏殊首创。始见于晏殊《珠玉词》,但其中仅有此一首,故《词律》卷五、《词谱》卷七俱列此首为标准之作。虽说词牌用了一个很有力的“撼”字,这首词却“怨而不怒”,是深心的悲哀,而不是感天动地的怨愤。

作者介绍

晏殊 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秘书正字。天禧二年(1018年)被选为升王府僚,后迁太子舍人。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授《易》,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得…详情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原文,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翻译,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赏析,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阅读答案,出自晏殊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7414.html

诗词类别

晏殊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两性知识与技巧图两性生活用品性感丝袜美臀飞华两性健康问答李孝利性感情感两性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