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告子章句上第十节解析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原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鱼与熊掌”的确是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经常遇到的二难选择。

  大而言之,想名又想利;想做官的权势又想不做官的潇洒自由。

  小而言之,想读书又想打麻将;想工作又想休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之所以难,难在舍不得,难在那不可得兼的东西都是“我所欲也”,甚至,也是人人所欲的。不然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可难的了。

  生于朗朗乾坤、太平盛世,似乎已没有生与义,生命与爱情与自由的不可得兼了,这是幸事。不过,面对滚滚而来的经济洪流,义与利的二难选择却恒常悬在我们的面前了——

  利,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什么而取什么呢?

  至于孟子所说“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则是所谓“不吃嗟来之食”的问题。这有《礼记•檀弓下》的一个故事可以佐证:

  齐国遭到饥荒,黔敖准备了食物在路边赈济饥民。一个人饥饿不堪地走过来了,黔敖连忙左手端饭,右手端汤冲那人喊道:‘嗟!来食!”那人瞪着眼睛对黔敖说:“我正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尽管黔敖再三向他道歉,那人仍然坚决不吃,直到饿死。

  其穷棒子精神如此!因为——

  “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这算不算是“舍生而取义”呢?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搜索:迅雷极速版手机版下载安装讯雷下载超性感韩国美女热舞迅雷testflight版下载迅雷7迅雷电影网男明星人气榜单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