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_后梁列传九部分译文
-
查阅典籍:《旧五代史》——「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九」原文
王重师,颍州长社人。材力过人,沉默而有大度,遇事能应变,刀剑长矛技法之妙,冠绝一时。唐中和末年,蔡州贼寇攻陷许昌,王重师脱身逃奔太祖,太祖惊异他的相貌,于是把他归隶于拔山都军旅中,王重师常在军前效力立功,超群出众。文德年间,令他统帅左右长剑军。太祖攻伐上蔡时,王重师力战有功。到讨伐兖州、郓州时,被擢升为指挥使,奏明朝廷授与检校右仆射。王重师枕戈披甲,五六年转战于齐、鲁一带,共经历百余战,因而威震敌军。接着任检校司空,为颍州刺史。乾宁年间,太祖进攻濮州,纵使士兵破坏濮州城墙,濮州人于是屯积火堆堵塞在被毁坏的城墙处,烟火连天,没有人敢越过。王重师正受创伤之苦,卧病军中,将领们有的劝勉他上阵应急,王重师于是一跃而起,命壮士全部取来军中毡..投入水中浸湿,丢到火堆上,王重师然后率领精锐士兵,持短刀突入敌城,各军紧接其后,濮州才得以攻陷。王重师被刀剑长槊刺击,身受九处创伤,有勇壮的士卒背着他回到军营,已经奄奄一息了。太祖特别惊恐爱惜,说:“虽然攻下濮州,却将失去重师,怎么办?”立即命令用奇药给他医治,一个多月才痊愈。接着任平卢军留后,加封为检校司徒。后来北伐幽、沧、镇、定各州,多次与晋军交战,深得军心,所以大多能克敌致胜。天..年间,任雍州节度使,加封同平章事。多年从戎抚民,很有威望恩惠。开平年间,被刘捍诬陷,太祖很怀疑他,但没有把柄揭发他的罪行。不久王重师擅自派裨将张君练领兵深入..州、凤翔,张君练战败。太祖闻讯,气恼他专断擅权,因而追究其罪而杀了他。
朱珍,徐州丰县雍凤里人。太祖初起兵时,朱珍与庞师古、许唐、李晖、丁会、氏叔琮、邓季筠、王武等八十多人,以中涓官的身份相追随,摧坚城陷战阵,所向无敌。到太祖镇守汴州时,兼任招讨使,暂任朱珍为宣武军右职,以掌管心腹将士。于是朱珍挑选士兵训练部队,制订纲纪。平定黄巢,攻破蔡州贼寇,多赖朱珍之力。
开始时尚让带领骁勇骑兵五千人来到繁台,朱珍与庞师古、齐奉国等击退他们。到黄巢失败,朱珍与并州统帅李克用追到冤句而回。接着跟随太祖率汴、宋、亳州军队进入西华,攻破王夏寨,勇冠三军,因功增加爵禄。光启元年(885),暂任各军总指挥使,开始做上将。于是驻军焦夷,打败蔡州铁林军三千人,俘虏全部将领。又向西到汝州、郑州,向南经陈州、颍州,辗转于宋、亳、滑、濮各州之间,与蔡贼交战,鏖兵攻杀,不计其数。这时滑州节度使安师儒治理军政不善,太祖命朱珍与李唐宾率领步卒骑兵以攻打他。才入滑州,遇大雪,令军士不准休息,一直奔到滑州城下,百辆云梯一起架起,于是登上城墙,滑州被平定。这时太祖正图谋补充兵源,于是派朱珍前往淄州招募士兵,走到任县,东面都统齐克让伏兵于孙师陂以拦击朱珍,朱珍打败他。进军到牙山,都虞候张仁遇对朱珍说“:军士有不统一行动的,当先问斩本部都将,然后宣布罪状,愿答应这件事。”朱珍怒他专擅,于是斩杀张仁遇遍告军中,因此诸将震惊。兵到乾封,与淄州人在白草口交战,打败他们。青州人率领步卒骑兵二万,在金岭驿立起三座营寨,朱珍与之交战,接连攻破它们,歼灭了青州军队,俘获全部军器、战马。这晚,进攻博昌,大获兵众。后来打败卢瑭、张日至以及朱王宣、朱瑾部队,平定曹州、濮州,朱珍未曾不在战役之中。
梁山战役中,朱珍开始与李唐宾不和协。朱珍在军中曾私自从汴京接出自己的家室,而不先请示,太祖怀疑他,密令李唐宾监察他,二将互不相让,因而交相争辩。李唐宾连夜斩关回汴京诉告,朱珍也放下部队单骑而到,太祖对双方都爱惜,所以不降罪,使回到部队。朱珍又带领踏白军骑兵进入陈州、亳州之间,以拦击蔡州贼人,于是南至斤沟,打败淮西石..的部队两万人,抓获石..献上。朱珍回师从亳州北面奔赴静戎,坐船到滑州,攻破黎阳、临河、李固三镇,驻军内黄,打败乐从训一万多人。分别命令聂金、范居实攻打澶州,与魏州军队在临黄相遇,魏军有豹子军二千人,全被杀死不剩一个,朱珍威震河朔。又进攻淮西,到蔡州,夹河道安营,打败贼将萧皓的部众,都赶到河中淹死他们。进军蔡州,在西南结营,在攻破羊马垣后,遇雨回师。朱珍领兵援助刘瓒,奔赴楚州,到襄山以南,遇上徐州军队扼守通路,朱珍于是进攻丰州,攻占了它。时溥于是领全军会战于丰州以南的吴康里,朱珍于是收回丰城兵力,打败时溥三万多部队。到蔡州贼寇平定,朱珍比其他诸将功劳居多。
龙纪初年,与各将屯驻于萧县,以抵御时溥,朱珍估计太祖将亲自前来,即令各军葺修马厩以等候太祖的巡视抚慰,李唐宾的偏将严郊偏独轻慢不从,军候范权依仗朱珍以督责他。李唐宾平素与朱珍不和,果然发怒,于是面见朱珍以申诉此事,朱珍也发怒说:“李唐宾无礼!”于是拔剑杀了他,朱珍令人骑马向太祖陈述此事。太祖刚听到李唐宾的死讯,惊骇,与敬翔商谋,假装令有关官员收捕李唐宾的妻儿下狱,以安定朱珍的心。太祖于是径直前往萧县,距萧县三十里,朱珍率将校迎接拜见,太祖令武士把朱珍抓起来,指责他专权擅杀,命丁会执行对他的死刑,都将霍存等几十人叩头以求,太祖大怒,用坐床掷击他们,才退。
李重允,宋州下邑人。形状相貌雄壮勇武,早年在黄巢军中,就公认他刚强凶猛。唐代中和四年(884)五月,同尚让、李谠等人率领部队到繁台,与太祖的军队相抗拒。到黄巢乱寇渐渐衰微时,李重胤就带领部队投降。太祖一向赏识他,越级提拔使用他,让他暂任先锋步军都头。与胡真一起援救河阳,进逼怀州。李重胤率领部下士兵突击敌军,射中蕃族将领安休休。太祖又命令他率领骑兵到陕州,接应郭言,回师驻扎在渑池时,打败敌军统帅黄花子的部队,李重胤改任滑州夹马指挥使。蔡州贼寇围困汴州时,李重胤带领步兵攻下三座营寨,获得战利品极多。太祖大举攻伐秦宗权时,派李重胤带领滑州兵马做先锋。到向东攻讨徐州时,攻克丰、萧两座城邑,转任右厢马步军指挥使。大顺元年(890)秋天,跟随郴王朱友裕收复泽州,与晋军在马牢川交战,郴王军队战败,退回据守河阳。太祖对诸位将领说:“李谠、李重胤违背我的指挥调度,不能立下战功,很辜负了我对他们的信任使用。”于是与李谠一起被诛杀在河桥。
氏叔琮,尉氏人也。唐中和末,应募为骑军,初隶于庞师古,为伍长。叔琮壮 勇沈毅,胆力过人。太祖讨巢、蔡于陈、许间,叔琮奋击,首出诸校,太祖壮之, 自行伍间擢为后院马军都将。时东伐徐、郓,多历年所,叔琮身当矢石,奋不顾命, 观者许焉。累迁为指挥使,寻奏授许州刺史、检校右仆射。太祖伐襄阳,叔琮失利, 降为阳翟镇遏使;寻又捍御晋军于洹水有功,迁曹州刺史。天复元年春,领大军攻 拔泽、潞,叔琮遂引兵北掠太原。师还,除晋州节度使。明年,太祖屯军于岐下, 晋军潜袭绛州,前军不利。晋军恃胜攻临汾,叔琮严设备御。乃于军中选壮士二人, 深目虬须,貌如沙陀者,令就襄陵县牧马于道间。蕃寇见之不疑,二人因杂其行间, 俄而伺隙各擒一人而来。晋军大惊,且疑有伏兵,遂退据蒲县。时太祖遣硃友宁将 兵数万赴应,悉委叔琮节制。既至,诸将皆欲休军,叔琮曰:“若然,则贼必遁矣, 遁则何功焉!”因夜出,潜师截其归路,遇晋军游骑数百,尽杀之;遂攻其垒,拔 之,斩获万余众,夺马三百匹。太祖闻之,喜谓左右曰:“杀蕃贼,破太原,非氏 老不可!”叔琮乃长驱收汾州,与晋人转战,直抵并垒。军回,以其功奏加检校司 空。自后累年,晋军不敢侵轶。叔琮养士爱民,甚有能政。天复三年,为鄜州留后, 寻真领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司徒。及昭宗东迁,征为右龙虎统军,以卫洛阳。天祐 元年八月,与硃友恭同受太祖密旨,弑昭宗于大内。既而责以军政不理,贬白州司 户。寻赐自尽。叔琮将死,呼曰:“卖我性命,欲塞天下之谤,其如神理何!”乾 化二年,诏许归葬。
硃友恭,寿春人,本姓李,名彦威。角事太祖,性颖利,善体太祖意,太祖 怜之,因畜为己子,赐姓,初名克让,后改之。时初建左长剑都,以友恭董之。从 太祖四征,稍立军功,累迁诸军都指挥使、检校左仆射。乾宁中,授汝州刺史,加 检校司空。光化初,淮夷侵鄂渚,武昌帅杜洪来乞师,太祖遣友恭将兵万余,济江 应援,引兵至龙沙、九江而还,军声大振。时淮寇据黄州,友恭攻陷其壁,获贼将 瞿章,俘斩万计。途经安陆,因袭杀刺史武瑜,尽收其众,以功为颍州刺史,加检 校司徒。天复中,为武宁军留后。天祐初,昭宗东迁洛邑,征拜左龙虎统军,以卫 宫阙。寻与氏叔琮同受太祖密旨,弑昭宗于洛阳宫。既而太祖自河中至,责以慢于 军政,贬崖州司户,复其本姓名,与氏叔琮同日赐死。《北梦琐言》云:硃全忠请 诛硃友谅、氏叔琮,以成济之罪归之。友谅临刑诉天曰:“天若有知,他日亦当如 我。”后全忠即位,为子友珪所弑,竟如其言。案友谅当作友恭,见后考证。
王重师,颍州长社人也。材力兼人,沈嘿大度,临事有权变,剑槊之妙,冠绝 于一时。唐中和末,蔡寇陷许昌,重师脱身而来,太祖异其状貌,乃隶于拔山都。 每于军前效用,颇出侪类。文德中,令董左右长剑军。太祖伐上蔡,重师力战有功。 及讨兗、郓,擢为指挥使,奏授检校右仆射。重师枕戈擐甲五六年,于齐、鲁间凡 经百余战,由是威震敌人。寻授检校司空,为颍州刺史。乾宁中,太祖攻濮州,纵 兵坏其墉,濮人因屯火塞其坏垒,烟焰亘空,人莫敢越。重师方苦金疮,卧于军次, 诸将或勉之,乃跃起,命壮士悉取军中氈罽投水中,掷于火上,重师然后率精锐, 持短兵突入,诸军踵之,濮州乃陷。重师为剑槊所伤,身被八九创,丁壮荷之还营, 且将毙矣。太祖惊惜尤甚,曰:“虽得濮垒,而失重师,奈何!”亟命以奇药疗之, 弥月始愈。寻知平庐军留后,加检校司徒。其后北伐幽、沧、镇、定,屡与晋军接 战,颇得士心,故多胜捷。天祐中,授雍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数年治戎恤民, 颇有威惠。开平中,为刘捍所构,太祖深疑之,然未有以发其事。无何,擅遣裨将 张君练纵兵深入邠、凤,君练败北。太祖闻之,怒其专擅,因追而斩之。《通鉴》 云刘捍至长安,王重师不为礼,捍谮之帝,曰:“重师潜与邠、岐通。”甲申,贬 溪州刺史,寻赐自尽,夷其族。
硃珍,徐州丰县雍凤里人也。太祖初起兵,珍与庞师古、许唐、李晖、丁会、 氏叔琮、邓季筠、王武等八十余人,以中涓从,摧坚陷阵,所向荡决。及太祖镇汴, 兼领招讨使,署珍为宣武右职,以总腹心。于是简练军伍,裁制纲纪,平巢破蔡, 多珍之力也。
始尚让以骁骑五千人至繁台,珍与庞师古、齐奉国等击退之。及黄巢败,珍与 并帅李克用追至冤句而还。寻从太祖以汴、宋、亳之师入西华,破王夏寨,勇冠军 锋,以功加秩。光启元年,署诸军都指挥使,始为上将。于是军焦夷,败蔡师铁林 三千人,尽俘其将。复西至汝、郑,南过陈、颍,缭宋、亳、滑、濮间,与蔡贼交 战,鏖伏袭杀,不知其数。会滑州节度使安师儒戎政不治,太祖命珍与李唐宾率步 骑以经略之。始入境,遇大雪,令军士无得休息,一夕驰至壁下,百梯并升,遂乘 其墉,滑州平。时太祖方谋齐师,乃遣珍往淄州募兵,行次任县,东面都统齐克让 伏兵于孙师陂以邀珍,珍大破之。进军至牙山,都虞候张仁遇白珍曰:“军有不齐 者,当先斩本都将,后以状闻,愿许之。”珍怒其专,乃斩仁遇以徇军,由是诸将 咸惧。兵至乾封,与淄人战于白草口,败之。青人以步骑二万,列三寨于金岭驿, 珍与战,连破之,歼其师,尽获军器戎马。是夕,攻博昌,大获兵众。其后破卢瑭、 张晊及硃瑄、硃瑾之众,平定曹、濮,未尝不在战中。
梁山之役,始与李唐宾不协。珍在军尝私迎其室于汴,而不先请,太祖疑之, 密令唐宾察之,二将不相下,因而交诤。唐宾夜斩关还汴以诉,珍亦弃军单骑而至, 太祖两惜之,故不罪,俾还于师。复以踏白骑士入陈、亳间,以邀蔡人,遂南至斤 沟,破淮西石璠之师二万,掳璠以献。珍旋师自亳北趣静戎,济舟于滑,破黎阳、 临河、李固三镇。军于内黄,败乐从训万余人,分命聂金、范居实略澶州,与魏师 遇于临黄;魏军有豹子军二千人,戮之无噍类,威振河朔。复攻淮西,至蔡,夹河 而寨,败贼将萧皓之众,皆拥于河溺死之。进军蔡州,营其西南,既破羊马垣,遇 雨班师。珍以兵援刘赞,赴楚州,至襄山南,遇徐戎扼其路,珍乃攻丰,下之。时 溥乃以全师会战于丰南吴康里,珍乃收丰,破其三万余众。及蔡贼平,珍比诸将功 居多。
龙纪初,与诸将屯于萧县,以御时溥,珍虑太祖自至,令诸军葺马厩以候巡抚, 李唐宾之裨将严郊独慢焉,军候范权恃珍以督之。唐宾素与珍不协,果怒,乃见以 诉其事。珍亦怒曰:“唐宾无礼!”遂拔剑斩之,珍命骑列状陈其事。太祖初闻唐 宾之死,惊骇,与敬翔谋,诈令有司收捕唐宾妻子下狱,以安珍心。太祖遂径往萧 县,距萧一舍,珍率将校迎谒,梁祖令武士执之,责其专杀,命丁会行戮。都将霍 存等数十人叩头以救,太祖怒,以坐床掷之,乃退。
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也。初事汴将杨彦洪为骑士。好拳勇,未弱冠,长七尺, 超然有乘时自奋之意。唐中和三年,太祖镇汴,尝大阅戎旅,睹其材,甚伟之,因 锡名思安,字贞臣。思安善飞槊,所向披靡,每从太祖征伐,常驰马出敌阵之后, 测其厚薄而还。或敌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鹰扬飚卷,擒馘于万众之中, 出入自若,如蹈无人之地。太祖甚惜之,命副王虔裕为踏白将。时巢、蔡合从,太 祖每遣侦逻,必率先独往。巢败走,思安领所部百余人追贼,杀戮掩夺,众莫敢当。 寻领军袭蔡寇于郑,都将李唐宾马踬而坠,思安援槊刺追者,唐宾复其骑而还。又 尝与蔡人斗,当阵生擒贼将柳行实。其后渡长淮,下天长、高邮二邑,又拒孙儒, 迫濠州,皆有奇绩。累迁为诸军都指挥使,奏官至检校左仆射,寻拜亳州刺史。练 兵御寇,边境肃然。思安为性勇悍,每统戎临敌,不大胜,必大败。
开平元年春,率兵伐幽州,营于桑乾河,掳获甚众,燕人大惧。及军回,率诸 军伐潞,累月不克,师人多逸。太祖怒甚,诏疏其罪,尽夺其官爵,委本郡以民户 系焉。逾岁起之,复令领兵,亦无巨绩可纪。太祖尝因命将授钺,谓左右曰:“李 思安当敌果敢,无出其右者,然每遇籓方择材,吾将用之,则败闻必至,如是者二 三矣,则知飞将数奇,前史岂虚言哉!”乾化元年秋,又以为相州刺史。思安自谓 当拥旄仗钺,及是殊不快意,但日循晏安,无意为政。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 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通鉴》:开化元年丙午,至相州,刺史李思安不意帝猝至,落然无具,坐削官爵。 二年正月丁卯,帝至获嘉,追思李思安去岁供馈有阙,贬柳州司户,寻长流思安于 崖州,赐死。
邓季筠,宋州下邑人也。少入黄巢军,隶于太祖麾下。及太祖镇汴,首署为牙 将,主骑军。伐郓之役,生擒排阵将刘矫以献。唐大顺初,唐帝命丞相张浚伐太原, 太祖奉诏出师,西至高平,与晋人接战,军既不利,季筠为晋人所擒。克用见之甚 喜,释缚,待以宾礼,俄典戎事。季筠在并门凡四稔。景福二年,晋军攻邢台,季 筠领偏师预其役,将及邢,邢人阵于郊,两军酣战之际,季筠出阵,飞马来归;太 祖大加奖叹,赏赉甚厚。时初置子都,最为亲军,命季筠主之,旋改统亲骑,又 迁将中军。天祐三年,奏授登州刺史,下车称理。登州旧无罗城,及季筠至郡,率 丁壮以筑之,民甚安之,因相与立碑以颂其绩。太祖受禅,改郑州刺史,寻主兵于 河中,为都指挥使。时并人寇平阳,季筠接战于洪洞,大克,拜华州防御使。又继 领龙骧等诸军骑士,累官至检校司空。柏乡之役,季筠临阵前却,太祖亦未之罪。 乾化二年春,太祖亲伐镇、定,驻于相州,因阅马,怒其马瘦,与魏博军校何令稠、 陈令勋同斩于纛下。
黄文靖,金乡人。少附于黄巢党中,巢败,归于太祖,累署牙职,继迁诸军指 挥使。从太祖南平巢、蔡,北定兗、郓,皆有功。唐大顺中,佐葛从周送硃崇节入 潞。会晋军十余万近逼垣寨,文靖虑孤军难守,乃与葛从周启闉出师,文靖为殿, 命矢刃皆外向,持重而还,晋人不敢逼。其年冬,与康怀英渡淮,入寿春之境,下 安丰、霍丘,至光州而还。光化初,晋将李嗣昭、周德威寇于山东,文靖佐葛从周 统大军御之。至沙河,败晋军五千余骑,遂逐之,越张公桥乃止。后旬日,复与晋 人战于邢州之北,擒蕃将贲金铁、慕容藤、李存建等百余人,夺马数千匹。寻以功 表授检校左仆射、耀州刺史。天祐二年春,命佐杨师厚深入淮甸,越寿春,侵庐江, 军至大独山,遇淮夷,杀五千余众,振旅而还。改蔡州刺史,加检校司空,又迁颍 州刺史。太祖受禅,复为蔡州刺史,入为左神武统军,又改左龙骧使。乾化元年, 从太祖北征,因阅马得罪,命斩之。文靖骁果善战,诸将皆惜之。
胡规,兗州人。初事硃瑾为中军都校。兗州平,署为宣武军都虞候。佐葛从周 伐镇、定,从张存敬收晋、绛,皆有功,署为河中都虞候,榷盐务。天复中,太祖 迎驾至岐下,以规权知洽州。昭宗还长安,诏授皇城使。及东迁,以为御营使。驾 至洛,授内园庄宅使。天祐三年,佐李周彝讨相州,独当州之一面,颇以功闻,军 还,权知耀州事。明年,讨沧州,为诸军壕寨使。太祖受禅,除右羽林统军,寻佐 刘鄩统兵收潼关,擒刘知浣献之,乃以为右龙虎统军兼侍卫指挥使。乾化元年,诏 修洛河堤堰,军士因之斩伐百姓园林太甚,河南尹张宗奭奏之,规得罪,赐死。
李谠,河中临晋人。少时游秦、雍间,为人勇悍多力,甚有气谊。唐广明初, 黄巢陷长安,谠遂得仕于其间。巢以谠为内枢密使,盖谠曾委质于宦者,出入于宫 禁间,巢以此用焉。其后巢军既败,谠乃束身归于太祖,署为左德胜骑军都将。从 太祖讨蔡贼,颇立军功。及东伐兗、郓,以所部士伍俘获甚众,改元从骑将,表授 检校右仆射。郴王友裕领兵攻泽州,时太祖驻大军于盟津,乃令谠将兵越太行,授 以筹谋。谠颇违节度,久而无功。太祖遣追还,廷责其罪,戮之于河桥。
李重允,宋州下邑人。状貌雄武,初在黄巢党中,推为刚鸷。唐中和四年五月, 同尚让、李谠等率众至繁台,与太祖之军相拒。及巢寇渐衰,乃率众来降。太祖素 识之,拔用不次,署为先锋步军都头。与胡真援河阳,逼怀州。重允以部下兵突之, 射中蕃将安休休。又令与李谠率骑军至陕,应接郭言,回次渑池,破贼帅黄花子之 众,改滑州夹马指挥使。蔡贼围汴,重允以步兵攻下三寨,掳获甚多。太祖大举伐 宗权,俾重允以滑兵为先锋。及东讨徐州,下丰、萧二邑,转右厢马步军指挥使。 大顺元年秋,从郴王友裕收泽州,与晋军战于马牢川,王师败绩,回守河阳。太祖 谓诸将曰:“李谠、重允违我节度,不能立功,颇辜任使。”于是与李谠并戮于河 桥。
范居实,绛州翼城人。事太祖,初为队将,从讨巢、蔡有功。又从硃珍收滑州, 改左厢都虞候。预破兗、郓功。迁感义都头、郑州马军指挥使。幽州刘仁恭举众南 下,寇魏郡北闉,居实与葛从周、张存敬率兵救魏,大破幽、沧之众于内黄。太祖 迎昭宗于岐下,以居实为河中马军都指挥使。及昭宗还京,赐迎銮毅勇功臣,遥领 锦州刺史,又迁左龙骧马军都指挥使。从征淮南回,改登州刺史,转左神勇军使。 开平元年,用军于潞州,命居实统军以解泽州之围。授耀州刺史,令以郡兵屯固镇, 寻除泽州刺史。居实拳勇善战,颇立军功,在郡以戎备不理,诏追赴阙,暴其玩寇 之罪而斩之。
史臣曰:叔琮而下,咸以鹰犬之才,适遇云龙之会,勤劳王室,践履将坛,然 俱不得其死,岂不惜哉!得非鸟尽弓藏,理当如是耶?将梁祖之雄猜,无汉高之大 度欤?乃知自古帝王,能保全功臣者,唯光武一人而已矣。语曰:“弑父与君,亦 不从也”,而叔琮、友恭从之,何也?既为盗跖所嗾,岂免成济之诛,临终之言, 益彰其丑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