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说信陵君写作特点
-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本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
文章先以短句排比叙事,给人一种结构紧凑、一气呵成之感,足见作者文笔之凝练利落。接着写唐雎之言,又反复曲折,具有一唱三叹之妙。文章先写唐雎所闻之语的警策,其形式可谓对偶中有对偶,令人入耳难忘,过目则更铭记于心;然其内容却颇空泛,这就令人悬念顿生,而信陵君进一步问“何谓也”就在情理之中。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来看,这一警策之语都颇能抓住人的注意力,这正是游说之士善于抓住人心的一种诀窍。在信陵君疑而有问之际进行劝说,当然效果最佳。于是唐雎便进一步将上文之“事”的内涵如数家珍般地一一道来。这些话骈散交错而富有哲理,甚有振聋发聩之效。接着又将它落实到信陵君本身,劝他忘己之德。上文之广说其理可称之为“开”,此文之紧扣此人此事可称之为“合”。唐雎之说辞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开合有序,回环往复,由远而近,步步进逼,最后使信陵君不能不“受教”。这“受教”的结局,固然可反映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性,但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以成效来烘托揭示唐雎说辞所具有的非凡的鼓动性与说服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功勋盖世,成了赵国上下瞩目的风云人物。此时,如果他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甚至挟功自重,很可能节外生枝,适得其反。但也正是在此时,要提醒信陵君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忘掉自己“有德于人”,却也并非易事。懂道理是学问,讲道理是艺术。在这里,唐雎巧妙地运用了“诱导说理”法。首先。用两组对偶的人生哲理警句“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给信陵君以当头棒喝,使信陵君的心灵在震撼之余,不得不进一步追问。眼看对话的条件成熟了,于是,唐雎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别人憎恨你,“不可不知也”,应时刻反省、检点自己;自己憎恨别人,应尽量泰然、淡然;别人对自己有恩德,应终生不忘,永存感激之心;自已有恩德于别人,应视为过眼烟云,不再提起。这些话闪烁着智者的光芒,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战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时代,仕宦之途更是吉凶难测。唐雎这一番令人警策的肺腑之言,如醍醐灌项,使信陵君如梦初醒,心悦诚服,“无忌谨受教”,一个“谨”字,将信陵君的诚服之状、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观全文,虽属短篇小制,却精悍有力,充分展现了战国策士铺张扬厉的游说风貌,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至于警策语中之哲理、权术与道德之因素兼而有之,可谓熔儒、法于一炉,更反映了战国时复杂的意识形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