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书·徐锴传》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错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锴颇怏怏。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
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少精小学,故所讎书尤审谛。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来使,见锴及铉,叹曰:“二陆之流也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 ”后主称善。时国势日削,锴忧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曰文。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节)
译文:
徐锴是会稽人。四岁丧父,母亲正教他的兄长徐铉学习,没有时间照顾徐锴。徐锴自己能读懂书籍。等到他稍微长大,文章与徐铉齐名。昇元年间,议论的人以文人浅薄的原因,多凭经书和法律获取功名,但是徐锴耻于这样做,闭门不求做官。徐铉与常梦锡一同当值门下省,拿出徐锴的文章给他看,常梦锡欣赏不停,于是向烈祖推荐,还没得到被任用,烈祖就驾崩了。元宗继承皇位,刚出仕时担任秘书郎,齐王景遂上奏授予他记室之职。当时殷崇义担任学士,草拟军书,用典有错误,徐锴私下议论这件事。殷崇义正被君主宠信,就上奏诬蔑徐锴泄露禁内机密,于是被贬乌江太尉。一年后被召回,被授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议论冯延鲁为人名望浅薄,不应当做巡抚使。又违逆权要,凭秘书郎的身份掌管东都。但是元宗很怜爱他的才能,又召他做虞部员外郎。后主即位,徐锴又担任屯田郎中、知制诰(起草诏令)。后被授予右内史舍人,被赐予高官显爵,夜间值班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长徐铉一同在皇帝身边侍奉,号称“二徐”。
当初徐锴任职已久应当担任中书舍人,游简言掌管国事,每每压抑徐锴。徐锴于是拜访游简言,游简言镇定地说:“凭借你的才能见地,何止一个中书舍人呢?但是你兄弟俩一同位居要职,同时众人妒忌太多,不如稍微暂缓(此事)。”徐锴很不高兴。游简言慢慢让艺伎助酒,艺伎所唱的歌词都是徐锴写的,徐锴很高兴,就起来拜谢说:“丞相所说的,正是我的意思啊。”回来后告诉徐铉,徐铉叹息说:“你太痴了,竟然因为几支歌曲换了一个中书舍人?”
徐锴总共四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官职,号称得人。后主聚集所写的文章,让他作序,士人以之为荣。徐锴酷爱读书,隆冬严寒和烈日酷暑,都不曾停止。后主曾得到周载的《齐职仪》,江东当初没有这部书,也没有人懂,(后主)因而拜访徐锴,徐锴一一逐条应对,没有一点遗忘。久在集贤殿以后,黄笔红笔不离手,不到傍晚不出门。年轻时候就精通小学,所以所校对书籍尤其精当。后主曾经感慨地说:“群臣努力尽官员的职分,(如果)都能像徐锴在集贤殿那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李穆派来的使者,见到徐锴和徐铉,感叹说:“这是二陆一类的人才啊。”
徐锴曾经夜间值班,后主召见他回答问题,谈论天下大事,以及用人,才能和德行哪个为先,后主说:“国家多难关头应当以才能为先。”徐锴说:“有人才能像韩信、彭越那样却没有德行,陛下敢把十万兵权交付给他们吗?”后主称好。当时国势一天天衰落,徐锴忧愁愤懑、郁郁不乐,生了病,对家人说:“我现在免于做俘虏了。”开宝七年七月病逝,终年五十五岁,被追封礼部侍郎,谥号文。徐锴病逝一年后,江南被讨伐,等到国家破败,他的文章也大多散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