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西斋书事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掩映在石榴叶中的花苞还没有完全开放。槐树的枝叶投下浓密的树影,好像山雨欲来的架势。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小院地处偏僻,几乎没有人到来。庭院里的青苔上印满了鸟的爪印。 -
斋:书房。
书事:记事。
榴花映叶:石榴树的花与叶相互映衬。榴花开在五月,满树都是花朵,花期较长。
沉沉:茂盛貌。
势:比喻槐树叶子浓密。树叶形成沉重的碧绿色,好像下雨的样子。
鸟迹:鸟的爪印。
苍苔:青苔。。
- 背诵
-
夏日西斋书事
…展开这首诗随笔抒写闲居所见,有一种幽寂淡远的兴致。
开头两句写庭院夏景,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首句写榴花掩映于绿叶之中欲开未开,红绿相间,或隐或现,富有蓬勃的朝气。欲绽还羞的石榴花与浓绿的叶子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次句写槐树叶子浓密,似乎是浓云密布风雨欲来的架势,树影投地,显得昏暗沉沉。“槐影沉沉”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写心,所以作者用了“沉沉”来描述。从这样的景物描写中,隐约透露出作者郁闷的心情。后两句写庭院的幽寂荒僻。第三句有一个明显的转折,说西斋小院地处偏僻,人迹罕至。由此自然引出末句的结果——“满庭鸟迹印苍苔”。因为小院人迹罕至,所以里面处处是青苔,上面布满了飞鸟栖息时留下的指爪痕迹。后两句与韩愈《题榴花》中的“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有些类似,不同的是韩诗意境清新明媚却含有不平之气,而司马光的诗则具有淡然无所凑泊的闲适意味。
这首诗在写景上是颇为成功的,尤其是第四句,通过鸟迹满园的衬托,把夏日小院的幽静意境活画出来了,其手法与南朝诗人王籍的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诗虽然全是写景,但在字里行间又流露了浓厚的惆怅之情。独乐园位于洛阳尊贤坊北国子监侧,并非偏僻之地。诗中“小院地偏”云云,并非实写。司马光所说的“地偏”,一则意指自己远离朝廷,淡于荣利;二则是说他不居枢要之后,宾客云散,门庭冷落。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幽静之景,实际上却饱含着拂郁之情。它的妙处在于,诗人的情感完全是通过写景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寓意深沉而不露形迹,比那些剑拔弩张的诗更耐人回味。这首小诗并不是简单的随兴消遣的写景之作,在寂寥而又压抑的环境描写中,充满了诗人在政治上失意之后的怨恨情绪,内心孤独抑郁的悲哀,以及对门庭冷落,世态炎凉的叹息。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扩大了诗歌的蕴含。
折叠 -
该诗是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退居洛阳,开始了长达15年的闲居生活。熙宁六年(1073),他买地二十亩,建成了“极卑小”的“独乐园”。园名“独乐”,流露了司马光坚持自己的政见、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情。这首《夏日西斋书事》即作于其时。
-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元年(1038)进士,签判武成军,累迁大理寺丞、起居舍人。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之中知谏院。神宗初,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与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后闲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哲宗立,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在相位八月而卒,年六十八,赠…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夏日西斋书事原文,夏日西斋书事翻译,夏日西斋书事赏析,夏日西斋书事阅读答案,出自司马光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501350.html
诗词类别
司马光的诗词
- 《和留守相公九月八日与潞公宴赵令园有怀去年与景仁秉国游赏》
- 《景福东厢诗·御沟》
-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
- 《寿安杂诗十首 且游》
- 《寿安杂诗十首·灵山寺》
- 《送晁校理知怀州》
- 《穷兔谣二首 其一》
- 《其夕容易得乐园诘朝将赋诗》
- 《又和南国园真率会见赠》
-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 其二》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