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

作者:袁宏道      朝代:
虎丘记原文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虎丘记拼音解读
qiū chéng
shān gāo yán suì
jìn chéng
xiāo lóu chuán
zhī
fán yuè zhī
huā zhī chén
xuě zhī
yóu rén wǎng lái
fēn cuò zhī
ér zhōng qiū wéi yóu shèng
měi zhì shì
qīng chéng
lián ér zhì
guàn shì
xià dài
liàng zhuāng
zhòng yīn lèi
zhì jiǔ jiāo jiān
cóng qiān rén shí shàng zhì shān mén
zhì lín
tán bǎn qiū
zūn léi yún xiè
yuǎn ér wàng zhī
yàn luò píng shā
xiá jiāng shàng
léi gǔn diàn huò
ér zhuàng
zhī chū
chàng zhě qiān bǎi
shēng ruò wén
biàn shí
fèn cáo shǔ
jìng hóu xiàng dòu
chén
yán chī bié
wèi ér yáo tóu dùn zhě
shù shí rén ér
ér míng yuè kōng
shí guāng liàn
qiē
rán tíng shēng
shǔ ér zhě
cái sān bèi
xiāo
cùn guǎn
rén huǎn bǎn ér
zhú ròu xiàng
qīng shēng liàng chè
tīng zhě hún xiāo
zhì shēn
yuè yǐng héng xié
xìng zǎo líng luàn
xiāo bǎn yòng
dēng chǎng
zuò píng
yīn ruò
xiǎng chè yún
měi
jìn
fēi niǎo wéi zhī pái huái
zhuàng shì tīng ér xià lèi
jiàn quán shēn
fēi yán xuē
qiān qǐng yún tiān chí zhū shān zuò àn
luán jìng xiù
zuì shāng
dàn guò guāng shè rén
kān jiǔ zuò ěr
wén chāng jiā
wǎn shù yóu guān
miàn běi wéi píng yuǎn táng jiù zhǐ
kōng kuàng
jǐn shān diǎn zài wàng
táng fèi jiǔ
jiāng jìn zhī móu suǒ zhī
wéi zhōu bái tiān zhū gōng zhōng
ér bìng xún zuò
guī
kǒng jìn zhī xìng lán
shān chuān xìng fèi
xìn yǒu shí zāi
liǎng zǎi
dēng qiū zhě liù
zuì hòu jiāng jìn zhī fāng gōng tóng dēng
chí yuè shēng gōng shí shàng
zhě wén lìng lái
jiē
yīn wèi jìn zhī yuē & & l l d d q q u u o o ; ; shèn
shā zhī héng
zào zhī zāi
guān
yǒu tīng shí shàng zhě
yuè
& & r r d d q q u u o o ; ; jīn xìng jiě guān chēng
qiū zhī yuè
zhī shàng shí yán fǒ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唱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有月亮为证!”现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

下迨蔀:屋下至小户人家。迨,及,至。蔀屋: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

交衢间:指路边。

雷辊:雷的轰鸣声,这里指车轮滚滚声。

布席:安设筵席。

分曹部署:分批安排。曹,成对。

妍媸:美和丑。

瓦釜: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瓦釜即瓦缶,一种小口大腹的瓦器,也是原始的乐器。这里比喻低级的音乐。

属而和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

竹肉: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肉指人的歌喉。

荇藻:两种水草名。

剑泉:在虎丘千人石下,相传为吴王洗剑处,又称剑池。

千顷云:山名,在虎丘山上。另有山有上亭子,名为千顷云的说法。天池:山名,又名华山,在苏州阐门外三十里。此句说千顷云得天池等山作为它的几案。

平远堂:初建干宋代,至元代改建。

虞山:位于江苏常熟市西北。

江进之:名盈科,字进之,桃源(今属湖南)人,万历二十年(1592)迸士,时任长洲(与吴县同治苏州)知县。与作者友善。著有《雪涛阁集》。

祠:祭祀。韦苏州:唐诗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白乐天:唐诗人白居易,曾任苏州刺史。任上曾开河筑堤,直达山前,人称白公堤,即今山塘街。

方子公:方文馔,字子公,新安(今安徽黄山市歙县)人。穷困落拓,由袁中道荐给袁宏道,为袁宏道料理笔札。

生公石:虎丘大石名。传说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尝于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柴经》,群石为之点头。

如月:对月发誓。

篇首预设意脉本文首句交代虎丘名胜的方位“去城可七八里”,诚然为一般记游散文所交代的文字,但为下文埋设了意脉。尽管“其山无高岩邃壑”,却因其“近城”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这样,作者就确定了他的审美重心,不在林泉岩壑,而在游人旅客,以及他们纵游虎丘的情景图画。“箫鼓楼船,无日无之”,以“无……无……”的双重否定更见其肯定之意的句式,强调了日日如此、月月如此的频率和密度。“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在上文的意绪上递进了一层,突出了“月”“花”“雪”这三个时节对于游人的诱惑力量。作者所用“无日无之”“纷错如织”还是概括性较强的语言,所给予读者的是总体印象,而细致具体的描述则在后面进行,留下审美空间。

观感饶有新意“而中秋为尤胜”,文意以“而”字形成转折,以“尤”字造成递进。描述经过几次的递进,中心便确定下来了。 需要指出的是,《虎丘记》不是某一次游览的当时实录,这从后文“登虎丘者六”的次数可以看出;也不是某一个中秋日的情景记实。从时间观念上看,显系事后追述;从空间观念上看,是六登虎丘的印象的综合描述。而综合印象中的特定意象则是虎丘中秋。这种记游散文的时空观念是饶有新意的。“每至是日”,就透现了这种非以某一中秋,而是概括几个中秋特征的审美意向。

情景墨色润畅一旦进入具体的情景描述,作者就显得墨色润畅。笔态飞舞在虎丘山前山后,构成一幅全景俯瞰图。从“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开始,拉开了这幅全景图的描述画面。“衣冠士女,下迨踚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这里的“衣冠士女,下迨踚屋”把“倾城阖户”具体化了,作者特别点出“踚屋”,把下层市民也包括进去。在盛大的郊游行列中已有广大的市民参加,这反映了明代的特点,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就有类似的情景描绘。和古典的山水游记不同,和以单纯的自然景物描写不同,这里更多地表现了市民阶层的郊游生活,或者说,作者是把“衣冠士女”和“踚屋”的市井细民作为同一的对象来描述。作者不是从自然山水本身获取诗情(他明确地认为“其山无高岩邃壑”),而是在“踚屋”市民参加的游览热潮中觅得了新鲜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反映了明代审美理想和意绪的特征。“莫不靓妆丽服”的打扮装饰,“重茵累席”的席地而坐,“置酒交衢间”的旅游方式,都有浓重的世俗情味,较少古典色彩。

文势气沛畅达作者在纵意描述之后,猛然拉成一个大镜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作者以远眺作为审美视点,在纵横交织的铺衍勾划中辅之以夸张,间之以比附,形成一气如注的滔滔文势。“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是空间范围的概括,形成画面的横向开阔感,吻合着远望的审美视觉特征。“从……至……”的提顿,一连出现“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 云泻”三句比喻中兼具夸饰的描绘。像梳齿一样靠拢的游人,是对其密度的形容。“檀板”暗勾下文“呕者百千”;“樽 ”隐联上文“置酒交衢”,内脉密合。如丘积、如云泻的比喻夸张,既是绘其郊游的特定情景,更是形容游客如云的盛况,服务于本段的审美重心,连用四个四字结构句,其目的是在蝉联而下的文句中形成文势的气沛畅达。

比喻虚实相间行文至此,于“远而望之”四字,回拢到主体的视点上来,文气稍有提顿,遂发为奇颖的比喻句“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雁”句言其盛,“霞”句言其色,“雷”句言其声,声色交错,染色于画卷,倾声于画外,连珠式的四字结构句型,同样有文势的波荡,有主体赞美之意的浮动。比喻句的联缀,既形成气势的喷注,又使描述对象的瑰丽色彩及其喧阗声势具体化了。比喻是求取形象的确定内涵,而旋即跳成“无得而状”作为本段的收煞,意绪得以翻变,是从比喻的具体到抽象的概括,旨在说明这一切情景都是无法用比喻而得其盛状的。惟其用“无得而状”的模糊语,才更显示这幅云蒸霞蔚般的郊游图的美不胜收。

描绘具体细致在全景图的空阔而舒卷的纵意渲染和鸟瞰拍摄之后,作者进入具体细致的艺术描绘。而这一艺术描绘在审美选择上的别开生面是扣住一个“唱(呕)”字,笔墨由疏放趋向深细。“唱”的听觉形象最能显示有市民层参加的虎丘中秋郊游的特征,也最能体现作者的审美趣味。因而,本文审美重心的确定导源于主体的审美欣赏意识的定向功能,使中秋时节的虎丘情景描述在审美选择上显得别具一格,另奏风调。而这一大段描述又独特地借助于“布席之初”到“未几”“已而”“比至”的表示时间观念的词语的微变,带动出意象的轻转,使一幅幅情状图画冉冉扑来。而这一切,以“露”的笔墨出之,牵引了“藏”着的主体审美趣味的变化,其用笔如此,堪称精妙。中郎描述的这一声态情景是流动、变化的,即由繁闹到幽静。“声若聚蚊,不可辨识”,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嘈杂的声浪,莫之能辨,是中秋虎丘热烈情景的生动、具体的写照,但不是作者审美的最终目标,他所欣赏的是“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是“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可见,作者审美上所追求的是清幽而又明亮的声态。而这一声态又是产生于“明月浮空,石光如练”“月影横斜,荇藻凌乱”的幽静而又雅丽的环境之中。声、色、境以明丽的格调和交融的整一形式出现,才是作者审美意趣的真正寄托者。他从这里获得了审美感受,确定了他独特的审美个性,他为之神驰和击节的不是钟鼓齐鸣的交响乐,而是轻悠亮彻的小夜曲。艺术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审美观照,作者的审美趣味在选择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主导作用,由此又产生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评价:“听者魂销”,“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这一大段作为全文描述重心,不是在横长的空间感上取胜,而是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上使意境导向深入,并以鲜明的层次加以显示。值得细加玩索的是,这一大段声态描述的时间、人数、主体审美趣味是密切融合而又同步推进的。布席之初──唱者千百,未几──数十人,已而──三四辈,比至──一夫。从不可辨识至音若细发,却响彻云际,境界每一移位,则主体审美情思便深入一层,如螺丝钻木,又如开沟掘井,直至审美的核心地带,发露最主要的审美情趣为止,即“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这里时域的按步换形,带来审美趣味的登堂入室。 声态描述至此已是情尽意满,作者才突然抽出笔来,写到虎丘的自然山水景象,“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这一飞来之笔似与上文意脉不相关涉,大有突兀而起之势。而这一点恰恰体现了袁氏“公安派”的审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叙小修诗》),“信口而出,信口而谈”(袁宏道《与张幼于》),兴之所至,不拘成法,显得洒脱自如,擒纵自便。到这一段,全文才写到游虎丘的主体“我”,这和传统的山水游记笔法大相径庭。而主体登临时的特点又不是径宣纸面,而是隐藏在直接形象之中,引导人们去体味间接形象的存在。

语言质直洁爽“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天池山简直像是千顷云山的几桌一样,这是在形象与形象间的对比中加以突出,反衬出千顷云的高,也显示出主体审美视点的高。“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这又显示出主体的视线之远。这一段直接描述虎丘剑泉一带的自然景象的文字,作者仿佛随意拈出,稍加轻涂,没有腴言芜词,一切显得质直洁爽,而一切又无不蕴含着主体的审美感受,成为袁宏道审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情与景会,顷刻千言”(《叙小修诗》)的实践。例如,见千顷云之峻高,峦壑竞秀,生发出的“最可觞”的情趣;“过午则日光射人”所产生的是“不堪久坐”的感受;至于欲祠韦苏州、白乐天,却因事过境迁而未成,最终还是“兴阑”所致。主体的审美感受在所有物象的描述中成为归结点,这正体现了袁宏道山水游记的基本特色。 最后一段,就更具有感受性了。“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吴县县令达两年时间,登临虎丘有六次之多。可见,他对虎丘山水的留连的感受之深,由此也透露了他写《虎丘记》是综合概括再加审美选择的构思特色。最后一次是“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这一次所见月是怎样的娇妍,因与主体感受的关系不大,就略而不写。

鄙薄官场生活作者从“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情景中,感喟系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显露了对官禄的鄙夷,这一点,跟他《与丘长孺书》所表达的对苟且蝇营的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同归一源。对官场生涯的目击,“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隔膜,深化着袁宏道的内心苦闷。这种隔膜使得他无法领略“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这是袁宏道审美个性和所处地位产生出来的尖锐矛盾,这一矛盾在当时的特定内涵体现为感性和理性的冲突。而这一矛盾所引起的内心刺激,生发出解决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去官”,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他日”“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的决绝誓词,才有“解官,称吴客”的庆幸,才有“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的对月发问。六登虎丘,最后一次的刺激成为袁宏道呈请解官的重要契机。明乎此,我们才会明了这位以发抒主体感受为特征的“性灵说”的倡导者的审美个性的执著,也才会明了他辞官后审美个性得到无所拘制的发展写下《晚游六桥待月记》的原因所在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在于记述虎丘胜景,重点记八月半中秋之夜虎丘的清唱竞赛场景,表达他无官—身轻的闲适心情。

结语总之,《虎丘记》以作者的感受作为内脉,这里有审美感受和环境的审美场的矛盾,这种矛盾本身就具有感受性质。通篇写山水少,写游况多,均发轫于作者的审美感受;文势时有腾挪,意象或作变化,一路写来,均有作者感受的隐隐跳跃。感受深者,则用墨如注;感受浅者,则微微点染,不受自然山水散文通常受客体对象规范的传统笔法,显示出审美感受作为观照万物的“性灵”特征。作者对世俗情趣的郊游浓墨泼洒,主体感受的往返流转,笔触章法的任情而为,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传达这三者都带有明代山水游记文典型的时代审美特征。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虎丘记译文及注释

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展开

译文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唱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有月亮为证!”现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

注释①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期间,六次游览虎丘。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虎丘,苏州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三日有虎来踞其上,故名。②蔀(pǒu 部)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③云:像云一样。④雷辊: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⑤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⑥竹肉:这里指箫管和歌喉。《晋书·孟嘉传》:“丝不如竹,竹不如肉。”⑦千顷云:山名,在虎丘山上。⑧江进之:江盈科,字进之,桃源(今湖南桃源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四川提学副使,时任长洲县令。著有《雪涛阁集》。⑨韦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虎丘记赏析

篇首预设意脉  本文首句交代虎丘名胜的方位“去城可七八里”,诚然为一般记游散文所交代的文字,但为下文埋设了意脉。尽管“其山无高岩邃壑”,却因其“近城”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这样,…展开

此文将六次虎丘之行融汇一处,选取最为精髓的片段进行记述,达到详略得当的效果,这是文章的妙处所在。叙述方式上,作者匠心独运,采用铺排、裁剪、比喻等手法,围绕虎丘之景、虎丘之人以及游乐之事进行多角度、多方面描写,构成一幅完整的情境,结尾则画龙点睛,通过自己先后以官员和平民身份游历虎丘的不同心境,表述内心情志,赋予文章以讽喻的色彩。

散文开篇从“无日无之”到月夜、花晨、雪夕,相对“中秋”来说,同时是铺垫与烘托。下面“每至是日”一句正紧承上文意脉,指出但凡中秋都是如此,笼括年年中秋而并非实指哪一年中秋。从而又强调了本篇是以“中秋”为焦点来表现“登虎丘者六”的综合体验。接着作者从空间角度展开视野,纵横笔墨。挥洒出一幅中秋时节盛游虎丘的鸟瞰图。“倾城阖户,连臂而至”总括盛况。“衣冠士女,下迨舔屋”是上句的具体化。而“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也不仅仅是盛况的渲染,从衣饰到游乐形式都带有浓郁的吴地民俗气息。“从千人石上至山门”以下三句具体铺排总体场面,构成鸟瞰式的纵向空间。三个排比间以夸张性的比喻充实于这一空间内,渲染出一派人密、歌喧、酒酣交杂并出的忘情游乐的声势。“樽彝云泻”兼关上文“置酒交衢”。“檀板丘积”遥启下文“唱者千百”,笔致飞动而意脉密合。行文至此,盛况场面已然毕现。但作者却嫌不够,“远而望之”一句明确视角,稍缓文气。然后变换手法,由实景入虚景,连下三重形象比喻极尽形容:“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实际景观反复诉诸于感觉镂刻下的印象实在太强烈、太丰富了,比喻也只能道出有限的侧面。故作者仍嫌笔墨贫乏,索性径以“无得而状”来否定上面的具体比喻。从实到虚,从有限到无限的变化。显出那游乐场景的美不胜状。整整一段多用整饬的四字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渲染同一对象。有大赋铺张扬厉的风致,笔势则略无滞碍。文气流注,紧密拍合了场面的声容气势,而作者作为观照主体的赞美倾羡之意亦挟带而出。

空间场面的渲染铺排后,作者将视听凝聚到最富市井情调和民俗意味的演唱上面。镜头由全景式鸟瞰转向依时问推进的特写,用墨随之由疏阔而变换为深细。从“布席之初”到“比至夜深”,四组镜头,两重境界。“唱者千百”同“摇头顿足”两者重在以白描手法刻画演唱的生动场景。“摇头顿足”不只是头脚击应节拍的动作,更活画出“歌喉相斗”中获胜的“数十人”的得意神态。因此,与上面的场景自描不同,当这两幅画面由笔底缓缓流出时。首先是“明月浮空,石光如练”,随后“月影横斜,荇藻凌乱”的月色渲染。似乎那月亮也懂得该去钟情怎样的对象,其次是从演唱者到演唱方式、状态、音色等啜茗品醪般的细腻刻画,最后以对演唱效果、魅力的侧面烘托为收煞。两组镜头虽属作者欣赏的同一境界,但受审美趣味制约的审美感觉,又敏锐地辨析出程度的差别。既然“一夫登场,四座屏息”是整个自然筛选的最后结果,那便以连“箫板亦不复用”从而有别于“三四辈”者的“缓板而歌”来突出主体。“竹肉相发,清声亮彻”的演唱效果固然令“听者魂销”,而“音若细发,响彻云际”则直欲与明月对话,再加上“每度一字,几尽一刻”的技法描摹所构成的景、声、态统一和谐的魅力,竟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这后者是作者最为神驰的,所以写起来才如此的细微人妙。这一大段是全文记写的主体部分。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总述自己与虎丘的关系。作者特别提到最后一次与江、方同登,在生公石上待月的情况,这是为了引出后面的话,而且前面也已申足中秋月夜,所以也只点到即止,不展开描述。“迟月生公石上”,不但等待玩赏虎丘月夜,而且是要“听曲此石上”,品味市民们在月光笼罩下不分贤愚、无论贵贱的歌吹游乐。但“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官身与民众的隔膜使他发出无限感喟:“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吏吴两载”,对官场的厌烦与弃官的打算是早就萌生了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在这次登虎丘的遭遇中进一步被强化,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自然也就坚定了原本就有的弃官决心。因而,作者才会发出“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的誓词,才有“解官称吴客”的欣幸。

文章通篇写山水少,写游况多,均发轫于作者的审美感受。文势时有腾挪,意象或作变化,一路写来,均有作者感受的隐隐跳跃。感受深者,则用墨如注。感受浅者,则微微点染,不受自然山水散文通常受客体对象规范的传统笔法,显示出审美感受作为观照万物的“性灵”特征。作者对世俗情趣的郊游浓墨泼洒,主体感受的往返流转,笔触章法的任情而为,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传达这三者都带有明代山水游记文典型的时代审美特征。

折叠

创作背景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袁宏道曾出任吴县县令,短短两年任期期间,热爱游赏山水的作者六次游览苏州名胜虎丘。因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向往和对官场俗务的厌倦鄙夷,万历二十四年,袁解职离吴,因为留恋虎丘胜景,回忆虎丘赏月赛歌的盛大场面以及虎丘各处的秀丽风景。写下了这篇游记散文。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详情

虎丘记原文,虎丘记翻译,虎丘记赏析,虎丘记阅读答案,出自袁宏道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267.html

诗词类别

袁宏道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迅雷下载电影天堂qq头像女生性感妩媚迅雷pdf转换器下载性感女一级性感片手机怎么下载磁力链接两性房事两性课堂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