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上一章』『孟子章节目录』 『下一章』
-
孟子 告子章句下第一节译文及注释
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社会行为规范和饮食吃饭,哪个重要?” 屋庐子说:“社会行为规范重要。” 任国人又问:“性爱和社会行为规范谁重要?” 屋庐子说:“社会行为规范重…展开译文 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社会行为规范和饮食吃饭,哪个重要?” 屋庐子说:“社会行为规范重要。” 任国人又问:“性爱和社会行为规范谁重要?” 屋庐子说:“社会行为规范重要。” 任国人说:“要是按照社会行为规范去求食,就会饥饿而死;不以社会行为规范去求食,就能够得到饮食,难道必须要按照社会行为规范吗?如果按照社会行为规范来迎亲,就会得不到妻子;如果不按照社会行为规范来迎亲,就能够得到妻子,难道必须要按照社会行为规范来迎亲吗?” 屋庐子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第二天便到邹国去告诉孟子。 孟子说:“你这样回答就是了,这有什么呢?不揣摩根本的东西,而只去比较末端?方寸之木可以使它高于很高的楼,金属重于羽毛,怎么能说是一小钩金比一大车羽毛还重呢?拿求取饮食的重要性与社会行为规范中轻微的东西来比较,怎么仅仅是饮食重要呢?拿求取性爱的重要性与社会行为规范中轻微的东西来比较,怎么仅仅是性爱重要呢?你去回答他就说:‘扭住兄长的胳膊而夺取他的饮食,就能够得到饮食;不扭住兄长的胳膊,就不能够得到饮食,那么你扭吗?翻越过东边邻居的墙去搂抱他家的姑娘,就可以得到妻子;不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那你会去搂抱她吗?’”
注释1.任:古国名,在今山东济宁境内。2.屋庐子:人名,孟子的学生。3.翅:通“啻”(chi翅)。《庄子·大宗师》:“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翅,假借为啻。”这里用为“但”、“仅仅”之意。4.紾:(zhen枕)《淮南子·原道》:“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紾,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说文·系部》:“紾,转也。”这里用为扭、拧之意。
折叠 -
第一节读解
本篇亦是对行为方式的探讨,不过重点放到了讨论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的问题上。行为方式是人在具体的生活中、工作中必需有所行为时所选择的不同方式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往往困惑了许多人…展开本篇亦是对行为方式的探讨,不过重点放到了讨论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的问题上。行为方式是人在具体的生活中、工作中必需有所行为时所选择的不同方式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往往困惑了许多人。这个任国人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我们现代大多数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人们对待同样的事情往往有不同的行为方式,采取哪一种行为方式更好呢?经过几千年的经验教训,人们在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地认同了许多可以共同使用的行为方式,这逐渐就形成为行为规范。而依照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行为,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而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这件事就好办了。比如动物,虎毒不食子,这个规范是得到所有老虎们的认同的,如果某一只老虎咬死了自己的儿女,它这个行为就得不到其它老虎的认可。人类社会当然比动物社会更加先进,因而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也就更多。因此孟子举例说,扭住兄长的胳膊而夺取他的饮食,就能够得到饮食;不扭住兄长的胳膊,就不能够得到饮食,那么你扭吗?翻越过东边邻居的墙去搂抱他家的姑娘,就可以得到妻子;不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那你会去搂抱她吗?当然不会,所有正常的人都不会。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为了一碗饭而去杀人,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就乱搞男女关系,人类社会早就乱套了。正因为人类是人,有思想、有理智、有情感,人类才有社会行为规范。正因为人类社会有社会行为规范,人类才能够得以发展,否则,人类和其它动物无异! 折叠第一节解析
以诡辩对诡辩,以极端对极端。这是孟子在这里所采用论辩方法。任国人采取诡辩的方式,把食与色的问题推到极端的地步来和礼的细节相比较,提出哪个重要的问题,企图迫使孟子的学生屋庐子回答食、…展开以诡辩对诡辩,以极端对极端。这是孟子在这里所采用论辩方法。
任国人采取诡辩的方式,把食与色的问题推到极端的地步来和礼的细节相比较,提出哪个重要的问题,企图迫使孟子的学生屋庐子回答食、色比礼更重要。屋庐子当然不会这样回答,但由于他落入了对方的圈套而不能够跳出来,所以就只好语塞而求助于老师了。
孟子一听就识破了对方的诡辩手段,并且生动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接着从金属与羽毛的比重问题过渡到分析任国人诡辩的症结所在。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的方法问题。孟子的意思很明确,比较应该让以较的对象双方在同一水平线上,同一基准上,而不应该把一个对象推到极端来和另一个对象的细节相比较。这样比较出来的结果,当然是错误而荒谬的了。所以,孟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教给学生以诡辩对诡辩的说法,从而战胜论辩的对方。
所以,这一章内容固然也是孟子对礼的维护和捍卫,但对我们来说,更有启发意义的却是他作为一个智者的思维方式和论辩艺术。
折叠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